个案分析

——利用契机,转化学生思想

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   费安文

个案:

杨某  个性突出张扬、好斗呈强,性格急噪又敏感,对周围报着敌意的态度。成绩比较出色,对分数却斤斤计较。同学关系紧张,很容易由小事的谐谑发展到相互的争吵。喜欢表扬,难以忍受批评,思想脆弱,对批评反应强烈。有时候思想又单纯得可爱。在班上显现出卓尔不群的特殊性。

初步原因分析:

1.      性格中有冲动的成分,遇事不冷静,欠思考;

2.      家庭破裂后,心理上一直有阴影存在,觉得所有人有负于我,但表面上不承认,经常提到父母,让人以为她还拥有一个完整的家。

3.      生活中自卫的感觉很强烈,对并非恶意的批评也极为敏感,并常伴有较激烈的反应。

4.      对自己有更高的期望值,不能实现导致用被扭曲的眼光来看待外物,因而总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采取措施:

1.      针对杨某的情况,平日里做了很多工作,既有多次的单独谈话,也有多次的笔谈交心。不管是专门等无人时在办公室的私下交谈,还是在校园内相遇时的问题交流,我希望能给她造成受到关心和重视的印象。

2.      与班委们共同努力,想走进她的心灵世界,让她佩服的同学多关注她,常和她玩耍、交谈,我怕她孤独导致自闭,但每每发现她总爱得罪人,然后用满不在乎来掩盖内心的担忧和后悔。依然收效甚微,这孩子身上似乎天生有种逆反的精神,总喜欢和大家对着干,在集体的成长里表现出不和谐。

3.      尽量为她创造能表现才华的舞台,她喜欢生活在公众羡慕的眼光下。板报办的好,我加意表扬;朗诵较为出色,我让她代表我班多参加比赛;读报时间,她想主持,考考班委,我也专门为她安排时间,得尝所愿。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尽量满足她合理的愿望。

4.      对其特殊性的特殊处理,充分尊重她的强烈自尊心,决不在同学面前对她进行批评,即便需要单独批评时也用委婉的方式表达更多的希望,尽量维护到她的面子;对其优点常号召大家学习。

5.      私下里常为她调解和其他同学的矛盾,了解其他同学对她的看法,并做了许多沟通工作,甚至要求一些常有矛盾的男同学主动表示出和解的姿态。

契机:

正当为杨某的转变焦虑,不得其法时,5.30下午放学,恰好发生了一件看似意外而又必然的事故。成为整个教育过程的良好契机。

当时杨某正在教室里背“国旗下的演讲”稿,为下周我班值周做准备,其母忽然来校了解其情况。我与其母亲在办公室刚坐下,该生恰来问问题,见其母,神色大变,匆忙离去。我初时尚未意识到这一点,仍和她母亲继续交谈:

杨某母:我来主要想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她上课认不认真,能不能认真听讲?

我:杨某很不错,能认真听讲,学习努力,成绩也很不错。

杨某母:她不行,我就担心她不认真。昨天我才狠狠地打了她一顿,真是太不象话了。

我:家长我打断一下,我想先说,您决不能再打她了,决不能用打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我觉得杨某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我想你在家一定也管理的很严格,但我认为打不是办法,孩子应该得到更多的承认。这孩子其实很特殊,个性非常强烈,很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承认和理解。

杨某母:就是,她什么都好强,总要拿好话诓着她。而且成绩老不能得第一。

我:不是这样的,杨某真的很不错。您看,我们班的孩子都很优秀,前几名的成绩几乎没有差别,看谁的发挥更好一些,一年来,杨姝、周梦云和杨某都拿过第一,第一也不说明问题,谁拿都很正常。

杨某母:杨姝、周梦云都很出色,经常听她提起。

我:是的,她们很出色,杨某也是,这会儿她正在背“国旗下演讲”的稿子,下周一要代表我们班在全校升旗仪式上做汇报表演,校艺术节她也获得了卡拉OK赛的一等奖。还有,您看见我们年级的文化墙建设了吗?做得很好,整体构思和设计都是杨某一手包办的,再有上次北京专家来对初一学生的公开课,阶梯教室的布置也是她做的,事后,校长专门进行了表扬。您看,杨某多棒。对美术方面很有天赋,她有许多创新的属于自己的东西。

杨某母:唉,我也知道她很喜欢画画,说实在的,原来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容许,没让她去学琴、学画,她就羡慕别人,我现在也正准备让她学画画。

我:我还觉得,杨某其实很需要你的欣赏,她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很好的承认,也希望能有一个平台可以得到更多的表现。但是,杨某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不知您发现没有?

杨某母:什么?

我:杨某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她却不会尊重别人。

杨某母:对,她老想超过别人,压着别人,嘴巴更是不顾忌,经常说得让人受不了。我也常骂她。

我:您看,其实没必要骂她。我有种感觉,不知对不对,她的压力似乎太大。我们给了她太高的期望值,孩子的压力得不到宣泄,她就想方设法寻找非正常的方式来发泄,以期引起我们在学习之外的注视,甚至不惜损害到别人的利益。时间长了,养成了习惯,反而和大家有了一定的距离,加上她的自尊心又特别强,不屑于跟不如她的人沟通,在比她强的人面前更表现出强烈的自卫意识,所以才会这样。

杨某母:也许是这样吧,我也早就发觉了,她在家里都这样,老是撒谎,哄我开心,我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我:也许我们都该更多地去理解她的行为,欣赏她,给她提供表现的正常机会,让她能说话,能展示自己的才能。咱们先尊重她,才能换来她对别人的尊重。而且我能看出来,她对家的感受,对您的感受是很敏感的。现在孩子大了,都有自己的思想,真的要求我们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首先把学生当作朋友,才有可能被他们当作朋友来敞开心扉。否则,咱们真的不如他们的朋友说话管用!

 

谈话继续下去,我们基本达成共识,对孩子的教育应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在承认孩子拥有能力的基础上,为她创造可能得到的表现机会和学习条件,从而激发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精神。无论在何种条件下,决不能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求知的欲望。

但等我们出来到教室时,发现杨某已经不在了,而此时几个住校生却跑来悄悄告诉我,杨某正哭得伤心,不敢回家,声言她妈妈会打死她的。我连忙随学生将杨某带到女生寝室了解情况。此时的杨某显出一个孤独女孩的脆弱性,甚至不敢单独交谈(后来我了解到从小杨某就对老师同样报有深深不信任的感觉),一定要求有几个同学陪着才能控制住自己的基本情绪。从她断续的哭诉中我们了解到她对母亲的恐惧,尤其对母亲来校了解自己情况感到莫名而深沉的恐惧,因为从小学开始,每每这就是挨打的序曲,她还给我们看了几天前被母亲用皮带在胳膊上抽出的伤痕。

我实在难以想象居然有这样的母亲,一面同情得几乎哽咽,一面也暗自庆幸:刚才和她妈妈真诚的谈话,应能保证杨某回家不至于再次受到皮肉之苦,也恰好是能取得学生信任的绝好机会。于是我在了解了她的担心和以往的感受后,告诉她:“其实你妈妈也很后悔她以往的做法,她也希望能和你有一次真心的交流,而不是用暴力来逼迫你,你妈妈告诉我她想送你去学画,她想看见你真正真诚快乐的笑容。放心回去见妈妈,她了解你在学校的表现,她为你的表现自豪。”杨某几乎不敢相信我所说的话,但明显的,恐惧的感觉在消失,带之而起的是半信半疑的憧憬。

我们继续交谈了一会儿,我让她回家了,我知道只有她回家后面对母亲的具体状况,才能真正解开她心中的结。回到办公室,她居然还专门托一位同学上来对我补充了两个字“谢谢”!一时间,我的心里暖洋洋的,因为一次难得的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机会被我抓住了,在杨某的心田里已经种下了感激和信任的种子,下一步的教育工作能够朝着良好的路上迈进。

原因总结:

到现在,我终于明白以往对杨某教育过程中效果不佳的原因。她的病因在心理,在于家庭破裂后,面临暴力的影响,渴望爱,渴望温柔,渴望细致入微的关心。在得不到的情况下,加重了对别人、对环境的不信任,因而不惜给自己编织起自卫壁垒——指望靠谎言获得欢乐,暴力获得自尊,靠奚落获得敬意,靠成绩获得崇敬,靠打击别人获得心灵的慰籍。

后记:

第二天,庆“六一”汇报演出之后,我惊喜但并不奇怪地发现杨某在教室里留下来想和我再进行一次交谈。我没有问她回家的情况,从她能主动来找我交流的事实中我完全可以猜测到事情的结果。所以,我可以指出她的不足之处,并和她商量解决的办法。她个性中对抗逆反的因素不见了,代之以接受和思考的态度。整个谈话在和谐信任的氛围中进行。

效果:

星期一周记交上来,杨某这样写到“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虽然常常有纠葛……最霉的时候是我妈找到了学校来调查我的表现情况。我顿时六神无主,吓得魂不附体……我怀着一颗忐忑不按安的心回家,仿佛随时准备接受惩罚。……屋里沉闷的空气让我喘不过气来。我耐心地等待着。终于,吃饭时我妈开了口,我惊讶,惊讶她竟不使用武力手段,竟也成了说服教育为中心的人。

我很happy!我想对世界说,不,是大声喊道。”

又过去几天了,我天天看见杨某,天天似乎看见阳光,那个好斗的小女孩变得温纯可爱,正努力用自己的表现融合到集体中来。周末班会课由同学间相互进行学年评价,我专门抽看了杨某对同学们的评语,言辞间少了她所习惯的攻击性语言,多了客观、公正的评语,她的心态在趋于平稳。本月板报邀请她参与,也没有象往日推脱半天,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仅一节课就拿出了活泼可爱的设计方案。

评议:

在做班主任的工作中,我们每个人肯定都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孩子,如何让班级变得和谐,应该针对不同的特殊性,抓住机遇,有的放矢,耐心地工作,才能教育个别学生,取得整体进步。取得进步的学生也不是一次教育就可以一劳永逸,学生的个性发展还会有反复,心灵的伤痕更不是揭开了疤就可以痊愈,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慢慢抚平。

 

 

 

 

                                             20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