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物理变量控制思想与数学正比例函数相结合
培 养 学 生 迁 移 能 力
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物理教师 王德清
文章摘要:变量控制思想是物理学的思想精髓,在初中物理中,从自发应用变
量控制思想,强化控制变量思想,到自觉应用变量控制思想,再与数学正比例函数的有机结合,定量研究大量相关物理规律形成对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应用,最后达到变量控制思想,数学知识应用相互促进,扩展延伸形成更高层次的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关键词:变量控制思想 正比例函数
迁移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思想是进行物理规律探索的先导,物理实验是科学探索物理现象的最有效途径,在物理实验的各种指导思想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变量控制思想”,即:把影响物理规律的多种要素中的两个要素提出来研究,控制其它要素不变。这样能起到突出主要要素,忽略次要因素和干扰因素,创设“理想”的研究环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学习的迁移能力是近年来要求的重要能力,各级考试都有体现,作为将来走向社会的学生,在日常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更需要迁移能力,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做了一点探索,现仅就数学的一次函数与物理变量控制思想相结合,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总结成本文,仅供参考。
一、自发应用变量控制思想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册,在学会了长度测量后,马上就进入到对物体机械运动的探索,首先研究了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在物理启蒙教育阶段,为了突出路程的大小,时间长短,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分两个层次控制变量,第一个层次,选取各种复杂运动中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即控制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不反向,且运动快慢不变。第二个层次,在大环境下,分别选择不同变量控制,研究两个对应量之间的关系,例如:
1、控制时间相同时,比较两物体路程大小来判断物体运动快慢,学生的生活经验能让其得出正确结论:路程越大,运动越快,速度越大。
2、控制路程相等时,比较两个运动物体完成全程,用时的多少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生经验也知道:先到达终点的快(即用时少快),然后通过综合比较可得表达式V=S/t。
二、强化变量控制思想,研究物质密度,
形成简单的知识方法的迁移能力
后半期学生进行第七章学习,研究物质密度,引导学生类比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在学会了天平、量筒使用后,首先选取最常见的液体——水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密度(这是教材中唯一要求记忆的密度值)。
1、控制物质种类不变,比较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可以很容易得到质量越多,体积越大。
2、让质量不变,选择水为研究对象时,发现控制质量不变,体积增大做不到,这正说明密度是物质自身属性,只由物质的种类决定,而与这种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在这种“困难局面”下,启发学生比较密度与质量,密度与体积关系时,要选取不同研究种类物质来比较,例如:选取相同体积的水、酒精,比较质量大小,来判断密度大小,选取质量相同的水银、水来比较体积大小判断密度大小,进而总结出ρ=m/v。
3、联系研究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相等,比较时间判断速度,时间相等,比较路程判断速度,都选取了不同运动快慢的匀速直线运动。而对于研究的特定匀速直线运动,V也不变,与路程时间无关,只是可以用s/t来量度。
在以上的基础上初步总结出变量控制思想在研究物理规律中的方法。
三、自觉应用变量控制思想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形成一般性的知识迁移能力。
物理研究要与数学相结合,才能使之精确化,从初二第二学期开学,利用观课时间帮助学生学习函数,(数学要第五期才学函数),首先学习最简单的函数——正比例函数,即:y=kx的相关概念和图象,今后在物理学中会看到斜率的丰富内含,利用力的图示的基础建立起物理量与长度的关系,附于长度丰富的含义。
1、初中物理第二期,首先学习“力”并进而学习最常见的力——重力,在研究重力大小时,自然要讨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结果发现,用弹簧秤称出的重力与对应的天平称出的质量有:k=G1
/m1 =G2 /m2 =……换不同种类物质测量也如此,物理学中把这个k值用一个专用符号“g”表示。
2、有同学仿照前边的方法,控制质量不变,改变G来讨论其与“g”的关系,结果“失败”。
说明,三个物理量组成的表达式,不是每个量都可以控制或改变的,还要对其决定因素的物理背景进行分析。
3、把V=S/t,ρ=m/v,g=G/m与数学的正比例函数进行比较,发现均可通过变形成为正比例函数,即S=Vt,m=ρv,G=mg。利用正比例函数图象,可进行直观有效的分析。
`
|
|||||||||||||
|
|
||||||||||||
|
|
|
|||||||||||
通过与正比例函数应用的结合,找到了不同物理规律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形式,使知识完成了抽象、概括,并结合物理的具体条件控制(或限制)形成理性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自觉应用变量控制思想与正比例函数相结合,研究相关物理规律,
形成普遍性迁移,提高能力
概括如下:
1、研究物体压强、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利用变量控制,可完成相关表达式,P=F/s,即相关图象的含义,转化为F=PS
2、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得压强、液体密度、深度的关系,得:P=P液gh
3、研究浮力的阿基米德原理得:F=P液gV排
4、研究力、位移、功的关系得:W=FS
5、研究功、功率、时间关系;P=W/t,转化W=Pt,导出式:P=FV等
6、研究动力臂L1 ,阻力臂L2
,对动力F1 ,阻力F2 的关系:F1 =L2·F2 /L1
,令L2/L1=k转化为正比例函数F1 =kF2 ,k可理解为F2
的放大倍数
7、研究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时,得欧姆定律标准式:I=U/R,变形U=IR
8、研究电功率、电压、电流的关系得:P=UI,初步归纳了以上规律,在实际教学中还可总结,学到初三上期后半期以后,学生的教学中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已相继学习完毕,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又为进一步拓展数学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五、拓展正比例函数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1、把正比例函数拓展为一次函数,即y=kx+b的形式,对式中k仍为斜率,b为y轴上的截距,进入初三后已经学生已清楚了。
2、在浮力一章有称量法计算浮力的表达式:
F浮=G-F弹,在初二已学习并应用这一表达式,到了初三,要作提高要求,研究弹簧秤读数与V排 的关系,公式可转比为:F弹 =G-F浮
=G- ρ液 gV排 ,讨论浸入过程中,V排 与F弹 的关系,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
|||||||
|
|||||||
|
|
|
|
3、把正比例函数应用于研究无一次项和常数项的二次函数,即y=ax2,令x2=z,则y=az,二次项系数转化为斜率k,应用这一方法还可研究初中物理中剩余的主要规律,例如
功率:P=U2/R变换成U2=PR令U2=z,变换为z=kP
|
同理:电热功:W= U2t/R,也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取不同的控制变量,进行研究
焦尔定律:W=I2Rt,也可仿此方法研究。
六、迁移能力的延伸——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形成
到了高中阶段,利用变量控制思想与正比例函数相结合,还可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提供方便,在控制质量不变时,研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是典型的变量控制与正比例函数相结合问题,学生是容易掌握的,但高中还要求分析当合外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是一反比例曲线,做图和理解是困难的,可以1/m为横轴,转化为正比例函数,这时起点不为原点,其虚线延长线可过原点,因为m不可为无穷大。
|
|||||
|
|||||
在高中物理重新深入学习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时,在温度变化对电阻影响可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应用变量控制思想控制U不变,讨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
|||
总之,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知识的增长,对知识迁移能力的不断提高,对分析、解决具体问题会起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作用,逐渐形成可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更是将来学习型社会更需要的人才。
以上是作者教学实践二十载的心得体会,敬请各位多多指教,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改进。
参考书目: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教材一、二册,高中物理教材一、二册
龙
门 书 局:中考中的物理思维方法
作者简介: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高级教师
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会员
原国际文凭组织中国区科学课带头人(Science
leader)
注:此文获得北师大附校集团第四届文理科研讨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同时于2003年10月获得《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全国第六届物理论文评比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