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
|||
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是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战略性工程。 自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考察队始,40多年黄委会与有关单位做了大量勘测和规划研究工作。1987年国家计委将西线调水工程列为超前期工作项目,要求用1O年时间回答西线调水的可能性和合理性。黄委会等单位在边远高寒缺氧地带的艰苦环境中对调水区和邻近地区进行大量基础工作,先后提出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初步研究报告》和《雅砻江调水工程规划研究报告》,经国家计委、水利部评审验收。通天河、大渡河调水工程规划研究工作也基本完成,计划1996年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研究综合报告》。 可调水量与供水范围 五、六十年代曾考虑从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怒江等五条河调水方案,工程规模过大,可作为远景轮廓设想。 据对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三条河引水方案的规划研究,从三条河年最大可调水量约为200亿m3,其中从长江上游通天河调水100亿m3;从长江支流雅砻江调水约50亿m3;从大渡河调水50亿m3。供水范围初步考虑为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和山西六省区。 工程布置 黄河与长江之间有巴颜喀拉山阻隔,黄河河床高于长江相应河床80~450m。调水工程需筑高坝壅水或用泵站提水,并开挖长隧洞穿过巴颜喀拉山。引水方式考虑自流和提水两种。无论采取哪种引水方式,都要修建高200m左右的高坝和开挖100km以上的长隧洞。 引水线路初步研究如下: 1.雅砻江引水线 从雅砻江长须附近修建枢纽,自流引水到黄河支流恰给弄。枢纽坝高175m,线路全为隧洞,全长131km。
2.通天河引水线 此方案系与雅砻江引水联合开发,即在雅砻江引水先期开发条件下的二期工程。在通天河同加附近建枢纽自流引水到雅砻江,再由雅砻江引水到黄河支流恰给弄。枢纽坝高302m,线路全为隧洞,全长289km,其中同加到雅砻江158km,雅砻江到黄河131km。 3.大渡河引水线 在大渡河上游足木足河斜尔尕附近修建枢纽抽水到黄河支流贾曲。枢纽坝高296m,线路全长30km,其中隧洞长28.5km。泵站抽水扬程458m,年用电量71亿kW·h。 工程效益 西线工程三条河调水约200亿m3,可为青、甘、宁、蒙、陕、晋六省区发展灌溉面积3000万亩,提供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90亿m3。促进西北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和改善西北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技术可行性 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m,在此高寒地区建造200m左右的高坝和开凿埋深数百米,长达100km以上的长隧洞,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地震烈度大都在6~7度,局部8~9度,工程技术复杂,施工环境困难。还须加深前期工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解决这些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