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时期研究,北方的“水账”基本清楚。为了缓解黄、淮、海平原地区,特别是这些地区城市供水紧张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局面,南水北调势在必行,而且应当尽早实施。
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布局基本合理,规划的引水方案基本可行。根据规划中的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的具体供水范围和各方面条件,近期应首先建设东线工程,尽快完成穿黄隧洞,将水送到天津,先通后畅、先小后大。
东线工程应当重点解决:1.补充胶东地区水资源不足;2.为停止津浦沿线超采深层地下水创造条件(这已经是十分紧迫的任务);3.为开发黄河以北运河以东地区创造条件,这一地区地广人稀,濒临渤海,是今后城市港口重点开发的地区,必须解决淡水资源问题;4.为天津干旱年份供水提供保证。东线工程沿途有适宜的调蓄场所,可以逐步加大供水能力,适应用水量逐步增加的特点。东线工程的关键是要治污先行,加大治理污染的力度。
为缓解北京市和黄河以北京广沿线城市工业发展用水的紧张局面,并控制地下水超采,中线调水工程也应及早兴建。但作为中线工程水源的丹江口水库可供水量不稳定,供水区与受水区同丰、同枯的机会很多。建议引水量不宜过高;引水路线过黄河以后分高低两线供水:高线应沿京广铁路以西修渠,以供城市用水为主,规模不宜超过30亿立方米/年,但要求稳定供水;低线应沿原规划的“引黄入淀”路线,将水送到白洋淀及其附近洼地,一方面补充地下水,另一方面沿途用于农田灌溉,引水量可随丹江口水库可引水量的大小变化,不要求稳定引水,干旱年份可多用地下水调节供水不足。中线分高低两线引水,可以缓解沿途缺乏调节水库的矛盾。
南水北调工程必须立足于节水和治污的基础上,在城市增加供水的同时,必须加强污水处理,把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农田灌溉和城市绿化。在节水未达到一定标准时,不宜增加供水。
要重视引水河流引水口下游和引水输水渠沿线的环境变化,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汉江丹江口以下,引水后很难满足航运用水的要求;鉴于中线处于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又是我国暴雨集中地区,中线输水渠沿线穿越260多条大小河流,改变了原有河道和地面的流路和泄水能力,可能在大水时在引水渠的河道上游一侧形成新的洪涝灾害,必须慎重处理。
工程概算必须全面考虑,既要包括骨干工程投资,又必须包括配套工程和污水处理费用。要认真进行供水成本核算工作,既要计算引水总干渠分水口以上的供水成本,又要计算从水源工程到用水户的全部供水成本。这样才能真正反映投入产出情况,全面计算出工程效益,准确分析用水户的承受能力和工程运行中的国家负担。
《人民日报》 (2000年10月16日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