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

2002--2008振兴学校行动纲要

 

刘增利

 

一、2002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之年。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北师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发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的动员令;岁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预示着中国的教育事业将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二、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孕育于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之下,诞生于北师大百年庆典之时。她是教育体制创新的产物,是地方政府与名校合作办学强强联合之结晶。其办学优势在于政策上有公办学校的保障机制和民办学校的运行机制,其理念支持在于北师大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能迅速在其附属学校实验或实施,时时把握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脉搏,使我们的教育理念永远处于领先的地位。

三、我们的教育理念立足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着眼于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概括为:“以人的和谐发展为中心”,坚守“人必须获得自由、充分、和谐发展”的观念,坚持“教育就是服务”的思想,坚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坚持“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

四、学校以“明德、博学、尚美、拓新 ”为校训,把“品行高尚、思维创新、基础扎实、身心健美”作为培养目标,努力造就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社会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新型人才苗子。

五、我们的办学目标是:高起点、高速度、高标准地把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建成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精品特色校;成为北师大先进教育理念服务成都、辐射西南的传播中心;成为优秀教育、教学、管理人才的孵化器。

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我们将分两步走,即从现在起至2005年的两年间基本实现办学经费自给自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以英语和艺体为主要标志学科的精品特色校的目标初步显现,初中办学质量与省重点校联中持平,高中办学质量有明显提升。2005年至2008年学校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办学经费充足,在逐年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可实现逐年收回建校投入,精品特色校的目标凸显,初中、高中均达到省重点校水平,甚至挤进四川省名校行列。

六、创建新型的现代学校制度。依法治校,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建立起学校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与之相适应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与企业化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又兼顾学校事业特点的人事制度和财务制度体系,适时引进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构建科学的教育管理平台。

明确学校党总支的监督保证作用和党总支领导下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创造民主管理、党政和谐、政令畅通、干群融洽的民主局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学校发展。

七、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按照教育局设定的“退一进一”的模式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按照彻底打破教职工身份界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评聘分开”“同工同酬”、“精简效能”的原则实行“四定”(定编制、定岗位、定职责、定待遇)。随着办学效益的提高,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职工的工资待遇。真正建立起“用事业留人、用机制留人、用情感留人和用待遇留人”的良好工作生态。

八、在构建学习型学校组织的过程中优化教师团队,积极推进“名师培养工程”。

1)通过学习型学校组织的建立使教职工个人的成长和学校组织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大家团结在共同的目标之下一起学习,一起接受挑战,一起分享成功。当前的重要步骤是引进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以提高教师的学力水平,另外,根据需要请专家定期讲学和假期集中开展校本化培训也是更新教育观念的有效形式。

2)通过学习型学校组织的建立形成“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学校主流文化。

3)通过学习型学校组织的建立,尤其是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和相应的教师培训中把新课程的观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在学习发展中与新课程同行,打造新课程教师培训与成长的新模式——师大支撑、学校搭台、专家帮带、科研助推、个人努力。形成“尊师重道,让名师焕发光彩,甘当人梯,让青年脱颖而出”的人才培养机制。全力开辟一条由校“优青”到市“优青”,由校学科带头人到市学科带头人,直至特级教师后备人选、特级教师的人才培养通道,使学校成为名师辈出的摇篮。

九、充分利用专家助教、助校,大力推进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北师大及其附属学校有一大批可辐射指导基础教育的宏观和中观的专家队伍,他们和本校、本市的骨干教师、专家共同构成我校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群。借势、吸纳、整合、校本化是利用专家、开放式办学和推动学校从高起点发展的重要步骤。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科研工作是现代学校的龙头工作,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求真务实是教育科研的精髓。学校要继续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与以教师发展为本相结合、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相结合、张扬个性与个性教学相结合的“三结合”方针开展科研工作。继续探讨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为主线,培养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苗子的“导主和谐”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整合、英语、艺体等特色学科建设上,在引进德育课题----“尊重教育研究”等方面给予技术支持和发挥领导作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十、必须明确招生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又是兑现我们在招生时向社会承诺的保障线,以上构成学校整体的各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招生时对社会的郑重承诺要立足于学校实际,不夸大不缩小,承诺有度。并使承诺转化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意志和行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得以贯彻和体现。

十一、以我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切实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重点进行年级组和教研组建设。年级组应该是组织教育、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全程有效管理和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基层战斗团队,因此,年级组应从本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习得规律出发开展工作。教研组是落实教学、科研和教师培训工作的研究团队,因此要重视教研和考研,不断改进教学和考试评价方法。行政处室是有效组织行政资源,对一线进行政策服务和行政服务的保障团队。

十二、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在新课标指导下,提倡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丰富课程内容,提倡教学方式改革,教师作为平等学习的领导者,在与学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创设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逐步完善学生的学习评价制度,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通过课堂考察、作业分析、阶段性诊断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和不足,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确立自信。

十三、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推进教师信用制度的建立,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教师评价体系。教师要恪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职业道德规范。逐步建立起教师了解尊重学生,交流与反思的教学相长的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或领导评价为辅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以校本为主、教研为基础的教师个案分析、研讨制度,引导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

十四、建设一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实干精神;具有与时俱进规划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总结、积累教育经验、推进教育创新能力;能遵照民主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原则管理学校,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具有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的干部队伍。

十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校园软、硬环境,体现人文关怀,形成学校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

十六、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青少年群众组织的特殊职能和作用,积极开展以青年党校、少年团校等为载体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做好推优入党、入团的工作。

十七、重视艺术、体育教育和相关课程的开发,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和艺术表现力、鉴赏力。生动活泼地开展学生体育与文艺社团活动,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高学习、生活的质量。

十八、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建立一支专兼职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队伍。使学生心智开明,身心和谐。

十九、有步骤、有选择地推进后勤工作的社会化进程,开源节流,使后勤工作优质高效地服务于一线,服务于师生。

二十、积极拓宽办学渠道,适时开办向下可以延伸到小学向上可以扩展到教师培训的休闲教育培训项目。使学历教育(完全中学)和非学历教育(各类培训)协调发展,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

                                     200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