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主流文化  凝炼学校精神

刘增利

内容提要:校园文化不仅体现在学校硬件环境上,更是学校成员价值观的统一;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它在学校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凝炼我们的学校精神。

主题词:校园文化 学校精神

“文化”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似乎它可以包容一切,有形的,无形的。《辞源》这样解释它,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特指社会意识形态”。看来“文化”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其内涵很深厚其外延也很宽泛。本文试图探讨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及其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及其层面。

什么是校园文化呢?校园文化是学校环境设施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元素的统一,是师生员工在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共同认可的价值观的统一。校园文化的核心应该是全体成员对某种价值观的认同,这种价值应是长期形成的价值体系,然后由此派生出来学校的制度、行为习惯、校园环境等。校园文化要体现在校训、校歌、环境建设等方方面面。这种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取向要跟社会相适应,但要有自己的特色。北大和清华两校近在咫尺,但却有截然不同的校园文化,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有着不同的风格:清华的学生理性稳健,北大的学生思维开放、观念自由,这就是由他们各自办学特色、办学方向、专业人才的培养决定的,更是由他们百年的大学文化积淀所决定的。最近,我接触到四十年代在我校就读高中的两位校友,一位是两院院士闵恩泽,一位是杨先治教授,他们回忆在母校就读的时光,不约而同地拿我校和石室中学做比较,都谈到了石室中学的学生学习刻苦,我们学校的教师教学方法好,学生学的灵活,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耍”。有感于此我研究了这两所学校,石室中学是有二千多年办学史的四川省重点中学,它能够延续两千多年而不衰,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因时应事,富有创新精神。刻苦是石室的优良学风石室云霞思古梦,锦江风雨读书灯是石室学子刻苦学习的真切写照。我校的前身四川省立成都中学成立于1913年,解放前有一批学识广博的老先生聚集于此,注重教法是他们的优势,因此造就了一所人才辈出的名校,后来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参与创办了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是不能割断的,我们后来人应尊重和总结历史才能开创未来,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因此我们办学时注重挖掘学校其独特的文化个性,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从而树立起自己学校的形象。

校园文化表现在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环境文化,是反映学校的硬件基础设施,绿化、净化和美化的直观效果。第二个层面是表层的行为文化,反映的是师生的言行习惯,待人接物的态度。第三个层面是底层的制度文化,指学校的规章制度,包括成文和不成文的规范。  第四个层面是深层的精神文化,是从校园文化中凝练出的学校精神,也是理念性、核心性的部分,即校魂。学校精神应贯穿于校园文化的各层面,指导着学校的制度和文化,影响着学校的教育价值观。 

二、学校精神及其意义。    

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最高体现和概括,是一所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和政风的总和。它能创造出一种潜在的、弥漫的、浸染于整个校园中的精神风范,它能象春风化雨一样润物无声,极大地影响学校师生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学术氛围、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学校精神在办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明确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
  学校精神是在学校发展的过程逐步形成的,这是一个漫长的、积淀凝练的过程。这种精神一旦形成,就能使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表现出有鲜明特色的行为方式和作风,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和精神面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种强大的
文化效应场。师生员工在这个的作用下必然受到影响和熏陶,从而使个体行为和作风服从于学校的主流文化和办学精神。例如,师大一附中和实验中学都是北师大的附属中学,都在北京,都是建国后成立的学校,但却有不同的学校精神,即一附中侧重人文的人文精神,相应的就形成了它的文科特色;实验中学侧重理性的实验精神,则成就了它的理科特色。

第二、有利于凝聚师生精神。
  由于学校精神是固化下来的有着明确价值倾向的学校主流舆论,使全校成员都有一个既明确又可以实现的目标,有一个具体发展的方向和终极的指向,从感性到理性,在师生的头脑中形成稳定的观念形态和心理定势,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凝聚师生的作用。一所学校有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可以告诉其成员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就可以同化不良的观念和行为。因此,具有优良校风的名校容易造就名师。对一位教师而言,到校风好的学校去工作,他很快融入其中,通过刻苦努力,可能做出成绩,成就事业,他们有成就感,归缩感,都愿意留下。所以名校往往都有一个名师群体。名校出名师,名师促名校。
  学校精神对学生无疑具有很强的行为规范养成的教育作用,学生在良好的校风影响下,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不断地实践学习生活过程中,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纠正错误的思想和不正确地思维方式,逐步养成良好素养。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在健康向上,平等博爱、开拓进取的校园氛围中学习。每一位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子女送往有良好的的校风、学风的学校接受教育。所以,有良好校风的学校能留住学生,吸引学生来就读,反过来又促进学校发展。
  第三、有利于学校树立品牌。
  树立学校的品牌,不仅要靠升学率,而且要靠学校精神,这样的品牌效应才会持久。学校精神体现了一所学校的鲜明的文化个性和内涵。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在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之下,教材的选择尤其是校本教材的开发体现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和办学特色,当然也就影响了它们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的要求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同学校,其育人环境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一致,其校风的文化个性和文化内涵也要体现其办学特色和办学方向。今天越来越多的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更注重学校的校风和社会美誉度,学校精神已成为人们评价一所学校和为自己的子女选择就读学校的首选条件。因此,学校的品牌更趋向于内在品质和外显特征的统一。

三、挖掘学校的主流文化,凝炼学校的办学精神。

作为后来人要续写学校的历史,少不了对学校的历史进行一番挖掘,我们说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一串故事、一些人物和这些人物留下来的名言体现校园文化,很难把学校的文化传下去把学校的历史续下去。我对校友闵恩泽(两院院士)设立奖学金之所以投入很大的热情,还不仅在于10万元的奖学金,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典型校友串起学校的昨天和今天,教育后来的学子象他们的学长一样从小树立起科学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和爱国的热情。

在深入学校工作的半年来我经常用《周易》中的这样一句话来鞭策自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因为办学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北师大先进的教育理念要与悠久的巴蜀文化相融合才能在成都基础教育的这片沃土上显示出勃勃生机。因此,在学校的工作中我和我的同事们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包容产生和谐,学习推进创新,卓越成就未来。----这应该就是我们的学校精神吧!

----------------------------------------------

参考篇目:陶西平讲话《以尊重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