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建设一所学习型的学校----在首届科研周开幕式上的致词

刘增利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对你们能光临我校科研周开幕式表示热烈的欢迎!一年多来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能在成都---这片教育沃土上发展是因为有你们无私的支持和帮助,我想籍此机会向你们致以深深的谢意!下面我将以“致力于建设一所学习型的学校”为题目作为我在首届科研周开幕式上的致词。
        21世纪是人类对教育充满希望的世纪:期望有新的高质量的教育,期望培养出适应和推进社会发展的新人。有些学校把这种期望具化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做豪迈的中国人”,“做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这不是干瘪的豪言壮语,这是中国教育人面对新世纪的教育理想之光,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体现,也是我们对新世纪学校教育的一种希冀。这些期望要成为现实必然要求有新型的学校,新型的教师。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在新基础教育的伟大实践中建设一个学习型的学校组织,并通过这样一个学习型组织造就新型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就一批名师是我---一个中学校长的理想,也是我们这样一所学校求得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
        机遇总是和挑战并存,新课改是机遇更是挑战,对新教师是挑战对老教师也是挑战,对名校、老校是挑战,对新校更是挑战。但是我们有勇气面对挑战,因为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学习型的团队,我们的团队有共同的愿景,这个愿景已经写进了《2002—2008振兴学校行动纲要》,为了实现这个愿景,我们对年级组、教研组和行政处室的工作职能进行了重新界定:年级组应该是组织教育、教学和管理资源,对学生进行全程有效管理和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基层战斗团队,因此,年级组应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从本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习得规律出发开展工作。教研组是落实教学、科研和教师培训工作的研究团队,因此要重视学习与反思,积累与提炼,教研和考研,不断改进教学和考试评价方法。行政处室是有效组织行政资源,对一线进行政策服务和行政服务的保障团队。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各级行政、学术组织保障和服务职能的转变既能实现现代学校“扁平化”管理的要求同时也能适应实践新课程对学校行政管理的需求,纵横交织的学习、服务和管理网络使教师的个体发展与学校组织发展相协调,使我们的管理理念与教师的生活理念相协调,使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教师的认知理念相协调,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学习型团队建设相依托,形成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和谐发展的局面,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同时,校本化培训也已经成为教师们学习生活的一种方式----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专家指导、帮带与评价、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学习交流、同行间的教学案例分析、阶段性的教育教学总结、教师民间的“新教育研究沙龙”等学习形式已经或正在成为了我校教师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学习正在成为一所学习型学校教师的自觉行为。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科研工作是现代学校的龙头工作,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求真务实是教育科研的精髓。学校将继续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与以教师发展为本相结合、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相结合、张扬个性与个性教学相结合的“三结合”方针开展科研工作。继续探讨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为主线,培养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苗子的“导主和谐”教学模式。下一步我们要在科研的精神指导下在信息技术对学科知识整合的应用,初中英语、艺体特色,高中文、理科学科建设以及相应的校本教材的开发上,在德育课题---“尊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创造是教师职业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源泉。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在谈到新基础教育改革试验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改变学校日常活动来改变人,改变师生在学校的生存方式,其中,首先师教是在学校的生存方式和职业角色定位,改变教师作为大纲等被动执行者和已有知识传递者的传统角色,而是努力把创造还给教师,使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惟有如此,学生在学校中才能获得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使学校的事业充满勃勃生机;才能实现学校变革与新型教师的形成过程的统一”。一个新型的教师就应该是在创造中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在创造中挖掘教育的真意,在创造中展现教育的艺术。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追求在于奉献。在新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教师与新学校同在,在实现新课标的实践中,我们与新课程同行。我们是一群志同道合者,我们是教育改革的志愿兵。我们学习着,我们实践者,我们思想着,我们追求着,我们创造着,我们奉献着,我们更收获着,所以我们快乐着!
        教师专业化是新教育的外在要求,也是新型学校的内在需求和重要使命,同行们,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让我们共建我们的精神家园---学习型的学校组织吧!
        最后,我想再一次用我们的学校精神与大家共勉:包容产生和谐,学习推动创新,卓越成就未来。
谢谢大家!

200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