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与校本管理
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校长 刘增利
内容提要:课程改革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体制,本文倡导一种以校为本的管理文化。
主题词:校本管理 课程改革 学习型组织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各国及地区都在推行课程及教学法改革,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直至80年代,当现代管理已在工商机构成功发展时,人们开始相信,要改进教育素质,须从“课堂教育层面”跳到“学校组织层面”,而要改革的是学校的结构系统及管理方式,因此,校本管理应运而生。
一、 校本管理及其特征
校本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以校为本的管理。指学校的管理工作是根据学校本身的特征和需要而制定的,所以学校的成员(包括校理事会、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和责任承担,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他们运用资源解决面对的问题及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可见校本管理具有以下两个特征:其一、学校是主要的决策单位;其二、决策由有关成员合作,共同作出,并不依据教育行政系统的外在控制。而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管理是一种“外控管理”,即学校的管理工作是根据外界的权威或中央的指令执行的,并不照顾学校本身的特征和需要,学校成员只是执行工具,没有多大的自主权和责任承担。外控管理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管的过严、统的过死,其弊端在于限制了学校和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些显然不符合现代管理理念,同时也制约着新课改的贯彻实施。
二、新课改呼唤校本管理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素质教育扎实有效推进的关键所在。有课程专家用“天翻地覆、脱胎换骨”八个字来形容,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较就设计理念、体现的教育价值观、如何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变化是巨大的、是颠覆性的;同时,新课程要求要实现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彻底的改变,又是革命性的。
新课程改革的实现形式是“一标多本”,即由国家设计统一的课程标准,在此标准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其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是一个重点,因为它赋予了学校和教师新的使命和角色,因此学校的管理模式要转变,教师自身角色定位也要转换。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新课改不仅仅是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教育文化和学校管理文化的改革,基于这种新的“文化”引导广大教师实现从教育理念到教育信念再到教育行为的转变。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依托点在于学校管理文化的创建。
三、我们所倡导的校本管理文化
第一、致力于建设一所学习型的学校。学校的发展在于改革,学校的改革在于创新,学校的创新在于学习,要使学习成为每一位教师的生活方式,因此建设学习型的学校组织势在必行。在新型的学校组织中,校长和教师都是学习跑道上的奔跑者,但校长应成为领跑人,大家在学习中成长,在分享中进步;校长是学校共同愿景的规划者,但共同愿景来源于个人愿景但是又高于个人愿景,成为学校每位成员努力的目标。我们奉行的价值观是“团结、奉献、求实、创新”,我们倡导的学校精神是“包容产生和谐,学习推动创新,卓越成就来”。在实践中我们还体会到:学校改革和发展不能靠简单的移植,而要靠学校成员通过学习改善心智模式才能实现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也只有植根于学校生活,贯穿于学校的发展过程,并被教师所体认,所追求的改革才能沉淀为学校的血肉、传统和文化。每个人都在丰富和发展着学校文化,都在实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
第二、“扁平式”结构是现代管理的表现形式。学习型组织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下放到基层,即决策权往组织机构的下层移动,让下层单位拥有充分的自决权,并对所产生的结果负责,因此组织结构将趋于扁平化。在实践中我们对年级组、教研组和行政处室的工作职能进行了重新界定:年级组要成为组织教育、教学和管理资源,对学生进行全程有效管理和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基层战斗团队,因此,年级组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从本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习得规律出发开展工作。教研组是落实教学、科研和教师培训工作的研究团队,因此要重视学习与反思,积累与提炼,进行教研和考研,不断改进教学和考试评价方法。行政处室是有效组织行政资源,对一线进行政策服务和行政服务的保障团队。实践证明各级行政、学术组织保障和服务职能的转变既能实现现代学校“扁平化”管理的要求同时也能适应实践新课程对学校行政管理的需求,纵横交织的学习、服务和管理网络使教师的个体发展与学校组织发展相协调,使我们的管理理念与教师的生活理念相协调,使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教师的认知理念相协调,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学习型团队建设相依托,形成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和谐发展的局面。
第三、强调人力资源观点,倡导人本管理。随着现代管理学上的人际关系运动及行为科学运动的发展,人们非常重视人的因素对组织效能的关键影响。人力资源的观点强调人是组织的宝贵资源,管理的重点在于发展校内的人力资源。研究表明,学校的组织环境能否推动成员的积极性是学校表现优劣的关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没有制度和规章,学校在严格限定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后,在具体运作的过程中,给予每位教师宽松的空间,鼓励大家自由发挥,真正地“把创造还给教师,使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建教师的“职业化”生活方式进而形成学校的特色与传统。学校注重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动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三种力量的有机整合,建立教师自我反思的教学制度和同伴互助的教学文化,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争取来自各方面的专业引领。
第四、以教代会的形式保障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渠道的畅通。制度文明是现代文明重要标志,现代管理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倡导多元化的管理,教育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性决定了现代学校的教师必然具有强烈的民主诉求,学校的发展规划、重大决策、管理规章等必须体现民主性,即领导者的意志必须转化成为广大教师的意原,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教代会作为现代学校的民主管理制度正在学校的管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总之,推行校本管理使我校有了更明确的使命、逐步形成强有力的组织文化,创设出校本化的教育、教学、科研和培训活动形式,使学校的管理策略更加灵活更能发挥人的积极性,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开发和支配趋于自主,人际关系更加开放和合作,使教育的过程化管理更加清晰,并使学校效能评价呈现多元化倾向。
参考文献:
郑艳祥 著 陈国萍 译《学校效能与校本管理:一种发展的机制》
彼得?圣吉 等 著《变革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