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关于推进和谐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见
第一条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基础。和谐是学校文化的内核,是学校一切教育活动都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二条 构建和谐学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是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学校创造活力的需要,也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需要。
第三条 如果拿掉教育的“文化”神经,教育就失去了灵魂,“教育是一种文化选择,教育是一种文化建设”。没有优秀的学校文化,便不会有和谐的学校、卓越的学校。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它引领着学校的各项建设。赋予学校各项建设的文化内涵,提升其品位,才能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一贯倡导并践行“文化办学的理念”,涵养学校的和谐文化,逐步形成了“包容产生和谐,学习推动创新,卓越成就未来”的学校精神。
第四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是学校的重要使命。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必须着力构建和谐学校文化。和谐学校文化包括:和谐的校园环境文化、和谐的师生行为文化、和谐的学校制度文化以及和谐的学校精神文化。
第五条 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增强师生的内聚力和荣誉感,它既是校园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是外显的精神文化。校园环境的基调是洁净、整齐、有序、合理、规范,并且要彰显生机、活力与特色;它的旋律是一种渗透着人文关怀的无声的和谐;它的功能是熏陶,是一种耳濡目染的、润物无声的浸润,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我们要着力构建这样的育人环境。
第六条 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的文化建设对于中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和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凝聚力首先是表现在自己所在的班级里。因而班级文化建设,必然要摆在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上,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注重班主任的选用,班主任的风格与班级风格的搭配,抓好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同时还要加大对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力度,使班级有共同愿景,学生间建立学习分享文化,从而建立起具有良好班风和学风的班集体。
第七条 师生的行为文化是校园里跳动的音符,它要形成完美的曲谱,奏出恢宏的交响,需要有自己的文化根基——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它要有自己的主旋律——和谐。和而不同,卓尔不群是干部队伍追求和谐、高效、务实、创新的工作境界的宗旨;置身群众、率先垂范是党员队伍保持先进性的具体体现;爱生如子、敬业奉献是教师队伍的师德风范;“明德、博学、尚美、拓新”是莘莘学子的不懈追求。党政和谐、干群和谐、师生和谐构成师生和谐的行为文化,以干风带党风,以党风带教风,以教风促学风形成学校优良的校风。
第八条 人际关系和谐是师生和谐的行为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条件。同时,和谐的人际关系还有利于营造培养人才的学习环境。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管理者的一言一行,教师的一举一动,服务人员的举手投足,都会给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的青少年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提倡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我们倡导以人格塑造人格,以智慧启迪智慧。我们要积极落实“以人为本”和“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把“以人为本”分解为:领导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把“教育就是服务”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在学校形成的领导关心体贴师生员工、师生员工体谅领导、教师尽责尽力、管理人员热忱服务、学生勤奋好学、全校上下团结祥和的和谐氛围。
第九条 师生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学校各种矛盾关系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矛盾关系,是创建和谐校园必须首先处理好的一对关系。学校的师生矛盾关系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教与学生学、师生互动和尊师爱生的关系。在这一对矛盾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积极参与的主体地位,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责任是教师。因此,敬业爱生是教师的天职。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起点。教师的职业性体现在要有高尚的师德上,我校曾提出:教师的情感人格因素是其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因素。我们要继续抓好这个核心因素,把师德教育作为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把师德建设作为推进和谐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
第十条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之本,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在学习型团队之中。几年来,我们致力于学习型学校建设,在学习型学校促进组织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做法(“同伴式”成长模式,组织分享文化,专家指导模式,教师专业化成长模式等),积累了一定经验。今后在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实践中要把这些上升到文化层面稳固下来,要积极建设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文化,积极倡导“讲奉献、讲品位、讲合作、讲分享”的教学文化,建立起既鼓励竞争又提倡合作、既鼓励个别冒尖又促进整体提高的管理机制,营造宽松、民主的工作氛围,建设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教师文化,使教师对学校抱有“归属感”。
第十一条 继续践行“健康第一,家庭事业协调发展”的理念,党团工会组织要全方位关心教职员工的政治思想和工作生活,工会要加强以工会小组为单位的“小家”建设,以“小家”建设促进“大家”建设,关心离退休教师的生活,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学校要既重视对教职工的物质激励又重视精神激励,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包括校长在内的管理层要做到用自己的表率作用感召人,用真诚的关心打动人,用各种表扬和荣誉来激励人。
第十二条 真正的优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教育。全面发展的观点,“为了一切”的观点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是教学追求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保证,教师要自觉地把有效教学的策略融入到每一节课之中去,并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只有这样师生的和谐发展才能落到实处。
第十三条 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要与学生的发展相和谐。学校的特色体现在学校的课程设计上,体现在学校的“校节文化”上。学校在推进新课程的实践中要着力构建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创造性地开展校园文化、科技、艺术和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团课、党课积极引导学生高层次的政治追求,做好推优入党工作。
第十四条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灵驿站办成学生的精神家园。心理健康教师既要做好心理知识的普及又要分年级分学段开展心理辅导,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关注个别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创设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的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第十五条 学校制度文化是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体现学校个体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度。我们强调制度文化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试图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目的是让所有成员工作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事关群众根本利益、战略全局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一定要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完善党总支委员会、校长办公会、行政办公会等会议制度,建立议事规则和议事程序,发扬民主,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做出科学的符合校情的决策。
第十六条 保障安全是建设和谐学校的前提,没有安全就没有了和谐。校长是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教职员工实行“一岗双责”。全校师生都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学校要确保教育、教学和师生生活设施的安全,要确保学生校内活动的安全有序,要确保师生伙食和饮水安全,要确保外出活动安全。学校开展的一切活动都要有安全预案,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人身、财物、交通、消防、法制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十七条 强化面向社会办学的意识,创建和谐的校外关系。“办好一所学校,服务一个地区”的办学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具备广阔的社会视野,教育的基础性与先导性的地位和实现教育“三满意”的要求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我们要充分利用包括校友资源在内的一切社会资源为深化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服务,要利用好家长资源实现家校互动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要主动向社区开放教育资源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要积极向农村学校辐射教育资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教育均衡发展做贡献,要继续做好年度行风评议借“第三只眼睛”审视学校的现状和发展。
第十八条 中外名校之所以魅力经久不衰,就在于他们能始终坚持和弘扬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形成了一种更高境界的学校精神文化,并由此透射出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憾力,陶冶和启示着一代代学子。我校是一所既年轻又古老的学校,百年的历史文化是学校得以发展的文化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其焕发勃勃生机的雨露阳光。我们的使命就是传承和发扬,融合与创新,服务与辐射。让我们携手共同推进和谐学校文化的建设。
2007年元月教代会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