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首页 >> 特别栏目 >> 规划计划

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2008——2014发展规划

第一章  背景

2008年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中国人民经历了大悲大喜之后,在岁末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我校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灵魂,以实干促发展。六年来学校发展了变化了,正在成为成都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师生是直接的受益者。

回首学校起步和快速发展的六年,我们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关怀下,在《2002-2008振兴学校行动纲要》的引领下,经过六年的艰苦创业,终于在2008年顺利实现了既定目标。学生人数由2002年的700多人发展到今年秋季开学的1670人;办学质量不断的提高,2005—2008年我校的中考上重率一直稳定在75%左右;高2008级是我校改制后自主培养的首届毕业生,上重率18.9%,二本上线率达45.41%,在我校就读6年的杜念通、杨欢、陈雯霏等同学被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录取,在市教育局2008年高考综合评估中我校以116.37分在全市147所高中校排名第七,名列民办学校第一。——这些标志着我校的初中办学水平已经稳定在成都市一类校的行列,高中的办学水平也跻身于省级重点的校的前列。

借助学校的政策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几年来教师专业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但是,按照新课程和“做大、做强初中,做精高中”的学校发展需求,教师个体和组织整体专业化发展的水平仍需提高。

学校办学经费在2006年实现了自给自足;2007年参照事业单位完成教职员工工资普调,还清前期向海威公司的所有借款;2008年虽然学校的办学经费得到了相对充实,但是,由于受地震影响主教学楼拆除租用校舍及由此带来了管理费用的增大。同时考虑到新教学楼建成后按照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进行配套,校园文化建设等等,仍然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如果再考虑到2009年中央对教师待遇的政策性提高和我校稳定教师队伍的需要,经费压力依然很大。

成都市的基础教育以四、七、九为龙头,各城区布局调整、统筹优化已经开始,并且会在今后的五年内基本完成,因此,我们的外部生存环境压力仍在加大,在此期间,谁抓住了内涵式发展的先机,谁就占有了主动。必须有紧迫感,用只争朝夕的精神,稳住初中教学质量,提高高中的教学质量。

学校在市教育局和的支持和帮助下借用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锦江校区上课,教学条件艰苦,两个校区管理战线长,住校生步行往返安全管理难度大。全校师生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知难而进锐意进取,开始了学校的第二次创业。

第二章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教育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统筹学校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学校发展的规模与质量关系。进一步明确“品行高尚、思维创新、基础扎实、身心健美”的培养目标。坚持文化办学的方向,坚持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中心,坚持“教育就是服务”的思想,坚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坚持“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五个坚持”)。树立“德育是首位,教学是核心,质量是生命”的素质教育观;立足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着力构建德育和教学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及学校、家庭和社区共育新人的教育网络。努力实现学校在第二个六年的“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

第三章  我们的愿景

我们在第二个六年的奋斗目标是“创精品特色学校,建和谐文化校园”。

根据学校在第一个六年的发展基础和目前教学楼重建借校上课的实际,我们提出分三步走。第一步(20082009),全面恢复阶段。争取市教育局的最大支持,按照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建设好教学楼,做好校园的整体规划和文化建设;确保安全运行,力保教育质量,打磨两支队伍,固化制度文化。第二步(20092013),全面提升阶段。提炼学校历史的文化内涵迎接省成中建校100周年,高中稳步进入新课程,以持续优质的中、高考出口确立学校在成都市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地位,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福利待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第三步(20132014),进入优质发展阶段。彰显“初中做大、做强,高中做精”的精品特色优势,成为市民心目中的名校。

发展目标要素分解:

一、文化发展目标。

弘扬“包容产生和谐,学习推动创新,卓越成就未来”的学校精神,大力倡导“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学校主流价值观。落实“和谐学校十八条”的各项要求。

1、与新教学楼建设同步规划建设既反映时代精神,学校办学理念,又反映学校百年文化积淀的校园文化。

2、在学校办公室设“校史研究室”(根据校庆筹备情况,后期可改为“校庆筹备办公室”),其任务是:联络校友,收集校史资料,开发利用校友中的教育资源。挖掘百年校史文化,寻找学校发展的文化根基;展示学校历史中的名师、名生,激励后人严谨治学、刻苦求学。

3、“制度才是最靠得住的东西”,要用制度管人、管事。在20082009年落实制度文化建设,修订各类规章制度,形成《学校行政事务管理手册》、《教学、科研工作手册》、《德育工作手册》、《党务工作手册》、《工会工作手册》等一系列规章。教学处、学生处联合制定《初、高中学生成长手册》、《初、高中学生学习规范手册》。

4、推动学习型学校建设,由教师学习共同体层面推广到学生、家长及社区层面,形成学习型学校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局面,使学校成为社区的文化中心。

5、形成稳定的校节文化和规范的学校各类庆典仪式。

二、学校发展规模目标。

2009年秋季开学,学校达到1800人。初中每个年级8个班,400人,小计24个班,1200人;高中14个班(高一5个班,高二4个班,高三5个班),小计600人。

2010年秋季开学起,全校稳定在1800人,40个教学班,其中初中每个年级8个班,高中每个年级56个班。班级人数可以下调到45人。

三、初、高中出口目标。

初中出口:直升生的比例不低于应届初中毕业生的50%,直升生与中考生合并计算优秀率稳定在75%以上。

高中出口:

一本上线率

二本上线率

三本上线率

2009

20%

45%

60%

2010

15%

40%

50%

2011

20%

45%

60%

2012届以后要稳定在

20%以上

45%以上

60%以上

四、教师专业化成长指标。

1、培养出1—2名特级教师;

2、培养出2—3名市级学科带头人;

3、培养出4—5名市级优秀青年教师;

4、从2008年起偶数年评选校级学科带头人,共评选四届(2008届,2010届,2012届,2014届);奇数年评选校级优秀青年教师(把优秀青年班主任列入这项评选),共评选三届(2009届、2011届、2013届)。

五、课题研究成果及特色课程建设指标:

1、我校以课题《学习型学校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参加裴娣娜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学校教育创新研究》,这项研究旨在对中国学校教育创新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作出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回答,探索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优质高效的学校教育发展模式与育人模式。我们这个子课题拟在2009年结题,结题报告将把我校在学习型学校建设中促进教师个体和群体专业化水平提高的途径、案例进行提炼和汇总。

2、把《新课程理念下,学科课堂教学优化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和普及,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新的一轮研究——“教学建模研究”。

3、小初衔接教育正式立项,在2006年第一轮实验研究报告的基础上,于2010年完成第二轮实验的报告。

4、“初三提前直升,与高中课程适度超前实验研究”正式立项。

5、继续推进英语教学改革,形成稳固的英语特色教学文化。具体参数:教材:小初衔接教材、活动课教材,形成“主打教材”与原版教材合理并用的初、高中教材体系;教师:本土教师为主,外籍教师加盟,中外教师互补整合;课型多样化、模块化;④ 语言实践活动经常化,层次化;⑤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普遍提高,中考成绩全市领先。

6、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继续推进初中书法课、形体课、阅读课等特色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六、德育工作目标。

立足于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和课堂渗透德育的理念,构建出德育与教学一体化的大课程体系,在强调学校要求整体性的基础上强调教育管理的自主性,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我校德育特色。创建学校、家庭、社区共同育人的德育工作环境,争取在2010年成为省级校风示范校。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七、创建新型的现代学校制度,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继续完善校长负责制和与之相适应的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推进与企业化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又兼顾学校事业特点的人事劳资制度;继续探索党政工和谐共谋学校发展的模式,深化党总支领导下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继续推进校务公开制度建设,创造民主管理、党政和谐、政令畅通、干群融洽的民主局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学校发展。

工会要全面落实“健康第一,家庭事业协调发展”的教师高品质生活理念,2009年按照有文化、有品位的标准完成工会之家的硬件建设。2009年争创四川省模范工会之家,2012年争创全国模范工会之家。

党组织要继续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中的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平均每年发展3名教师党员。

八、财务管理的计划和调控能力进一步加强,2008—2009年普通经费支出控制在当年学校总收入的80%以内。随着生均收费的提高(初中除去义务生,2008年人均学费达到了7045元,比2007年的6748元提高了297元,从2009年起人均学费每年增加5—8个百分点,力争1014年人均学费达到9000元),从2010年起普通经费支出每年降低2个百分点,争取在2013年把普通经费开支控制在当年学校总收入的75%。其余的25%在改善办学条件、储备办学风险金的基础上,可以支持集团逐年回收基建投资。

九、随着办学效益的提高,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职工的工资待遇。建立“用事业留人、用机制留人、用情感留人和用待遇留人”的良好工作生态。

十、后勤管理按照精细化、集约化的要求,建设节约型学校。做有品位的后勤保障,做有优质服务意识的后勤,做能服务育人的后勤员工。

十一、培训中心运作规范,培训项目可以扩大小、幼教育培训,既有力地配合和支持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支持学校经济效益提高。

十二、积极开拓对外合作办学的渠道,为学校发展增加国际视野。

第四章  实现目标的保障系统

一、大力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固本强基,为学校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建设一支团结、实干能引领学校发展的干部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坚持“一个好的领导集体就是一所好学校”和“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学校对干部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加强品德修养和政治思想水平的提高,做一个正直磊落的人;第二、加强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做一个有见地能引领的人;第三、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做一个甘愿为师生服务的人。

1、党总支要保证干部中心组学习每月两次,学习内容要精选,学习方式要多样(如学习沙龙)。每次要确定中心发言人。

2、建立读书制度,要求干部每年至少要读4本书,召开两次读书会。

3、坚持已经形成的干部年度民主生活会制度。

4、坚持已经形成的干部听课制度,在听课的广泛性和覆盖面上要调整。继续坚持干部下年级组与年级工作“捆绑”制度。

5、建立干部与教师谈心,与学生谈话制度。

6、干部的专业发展与行政工作水平提高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继续促进建设学习型学校推动教师成长,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的关键。教师的发展有三个方面,即人格发展、文化发展和专业发展。人格发展是前提,因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文化发展是基础,因为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有厚实的文化基础;专业发展是保证,因为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每位教师都要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把个人的目标与学校的愿景结合起来,学校教学科研处为每位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全体教师要明确:我们的责任就是用高质量的教学吸引学生,引起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对学习的兴趣。同时指导他们学习,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研究学科内涵,打造新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2、加强师德建设,坚决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全体教师要明白:只有充满爱,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爱应建立在研究学生、理解学生与相信学生的基础之上。

3、继续完善教师学习活页制度,建立教师读书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要读2本书。每年暑期学年工作会上增加一个交流读书心得板块。建设校园网上的教师学习交流平台,形成教育博客共同体。

4、继续坚持“师大支撑、学校搭台、专家帮带、科研助推、团队打造、个人努力”的教师成长24字方针,每位教师教师都不能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交流、比赛和评优、评先的机会,促进自身的发展。学校每年派出不少于10位教师到省外学习、研修,学习借鉴别人经验,了解教改信息,开阔视野。

5、建立教师做中、高考题制度,每月一套,初、高中跨头的各做一套,初中会考的科目做会考题。继续坚持高一、高二教师与高三学生“一诊”同步考试制度。

6、完善教师听课制度,鼓励教师不但要听本学科的课,也要听其他学科的课,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班主任要多听本班的课,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便于整合教育资源。

7、全力打造青年教师队伍,形成“尊师重道,让名师焕发光彩,甘当人梯,让青年脱颖而出”的人才培养机制。继续执行“老带新,新促老”制度,但要把原来的一年期延长到三年期,而且要建立导师责任制。建立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把30岁以下青年教师分成文科、理科和英语三个大组,以微格教学为基本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规范化培训。对于青年教师班主任业务的培养要提高到与教学业务培养同等重要的高度同步进行。

二、建立全校保证教学质量的机制:

  1、建立校长对课程的领导机制,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做好高中进入新课程的准备。对已有的校本课程进行研究和规范,如:落实书法课的核心理念——“习字、做人”,把它与传统经典阅读和初中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结合;阅读课与营造书香校园结合,引导孩子们形成积极健康的阅读情趣,培养终生阅读的习惯;形体课与礼仪规范教育结合起来。

  2、成立学校教育质量领导小组,研究质量、监控质量。继续完善干部下年级与年级工作的捆绑制度,听课制度,行政会要有2/3的时间研究教学问题的制度,集体听课议课制度。

3、强化教研组的研究职能,备课组的教学执行职能和年级组的教育教学整合职能,备课组要加强集体备课,每个单元的教学开始之前必须进行有效备课,指定一位教师做教材分析,活动后把教材分析讲稿附在《备课组手册》上以便教研组和教学科研处检查。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通力合作的课堂管理机制。确保“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4、建立教学资源共享的机制,年级组、教研组分别对考题、课件等资源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整合和交流,有条件的教研组要率先进行“模块化”(专题化)教学研究,以其发挥每位教师的教学研究专长促进学生在初三和高三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5、确保初、高三的出口成绩。加强教研组对学科教学的纵向统筹,提高教研组对高考成绩的贡献率,“一诊”考试后教研组都必须进行一次组内研讨,并对高三后期复习提出建议;按照知识点、考点建立高考题库。加强备课组对学科教学的横向统筹,在进度把握、集体备课、考点分析和试题选择等方面都要有研究、有记载、有检查、有反馈。

6、做好初三提前直升与高中课程适度超前实验的课程进度调控、学生跟踪、数据采集等工作,使这项研究更具科学性、系统性。从2009年开始推进两项重大举措,一是成熟的学科要着手编写衔接教材,二是要保证我们高中所需的全部生源,实现高2012级基本不对外招生。

7、教学科研处要对高2008届的艺体生培养和出口情况进行评估,并从高2009级和高2010级统筹高中艺体生的培养,会同艺术教育办公室制定一整套艺体生培养的措施分步落,2009年要形成一套完整的高中艺体生培养方案。

8、学校在重视研究课的同时,更重视对随堂课质量的监控,在规定领导听课的时数中随堂课的比例不得低于80%。

9、坚持月教学检测制度,明确年级组长是落实月检测的第一责任人。

10、2009年完成教研组的三年规划方案的修订工作,形成教研组建设白皮书。创造条件于2010年试点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的竞聘上岗制度,2012年开始实行教研组综合排名制度。

11、随着新教学楼的改扩建,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校园无线局域网,根据学校财力情况2010年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

三、建立健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机制,促进学生人格成长。

1、贯彻落实《加强和改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建立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校、社区联动机制,发挥家长委员会和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办好家长学校。

2、让安全意识成为孩子们的自觉习惯,交通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要常抓不懈,入脑、践行。落实学生一日学习生活常规,真正做到常规常在,常规常抓,常规常态;用常规促规范,用常规促习惯,用常规促学习,用常规促成长。

3、加强心理健康课的教研,让初一、初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根据学生需求做好初、高三学生的考试心理疏导。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问题学生进行跟踪和心理干预。每年下半年开展一次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周活动。通过以上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4、依靠团委和学生会广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学生自主、自立意识,社会交往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

5、党总支和学生处要指导少年团校和青年党校建设,促进学生高层次政治追求。初高中都要争取建设团员班,做好推优入党的工作,争取每年在高三学生中发展1—2名学生党员。

6、学校中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没有活动就没有学生素质的提高,当然也就不会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活动包括围绕教学设计的活动和围绕德育设计的活动。多样性的活动为孩子们的多元发展搭建平台,也为我们的评价多了一把尺子。

7、2009年秋季开学试行班主任工作职级制。

8、加强班会课研究,到2010年每位青年班主任都要会上班会课,2012年优质班会课要达到30%,2014年优质班会课达到50%。学生处要搭建优质班会课资源共享的平台。

四、2009年或2010年修订薪酬方案。

五、做好统战工作和离退工作,促进和谐学校建设。

第五章  结束语

用愿景凝聚精神,用原景汇集力量,用愿景统一步调。未来的六年应该是学校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更好更快发展的六年;应该是真正在成都确立优质教育资源地位的六年;应该是两支队伍建设进入优化阶段并基本完成优化的六年;应该是利用政策条件基本实现初中做大做强高中做精的六年;应该是不断提炼学校历史的文化内涵迎接省成中建校100周年的六年。

行动胜过一切!

2009年元月教代会通过


0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