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序 言
2010年我国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纲要》把素质教育作为我们今后工作的战略主题,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这是今天的学校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学校教师必须要直面的问题。
“办好一所学校,服务一个地区”一直是我校坚持的办学宗旨。我校作为成都市推进教育均衡的产物,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灵魂,以实干促发展。十年来不仅使一所百年老校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使她发展成为了成都市优质教育资源。自2005年以来初中优秀率稳定在65—75%,本校优秀初中毕业生95%以上选择直升本校高中就读,初2012届,年级前50名100%选择直升。自2008年以来高中教育质量连续4年获得市教育局表彰,办学水平居国重行列,省重前列。2011年高考本科上线率突破80%大关,达到80.49%,排全市第13位;二本率60.87%,排全市第十三位;一本率26.71%,排全市第10位。
借助学校的政策优势和依托北师大的教育资源优势,我们一直致力于建设一所学习型学校,鼓励教师开展校本化行动研究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构建同伴互助的教学文化,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争取来自各方面的专业引领,为教师构筑了“师大支撑、学校搭台、专家帮带、科研助推、团队打造、个人努力”的发展平台,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而且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很强。学校被教育局确定为首批“成都市教师发展基地校”。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学科间存在发展的不均衡性,缺乏领衔教师,缺乏在区域内有影响的教师,这些制约了学科教研科研的水平,制约了学校向高位发展的速度。
学校管理融入了一些现代学校制度的理念,在前期的制度设计和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兼顾企业性质和事业特点的财务和人事制度,以教代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校务公开得到上级工会的肯定。但与《纲要》中要求的“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对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年(2012年)是学校改制10周年,2013年我们还会迎来学校前身省一中——省立成都中学——成都二中百年华诞。一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又被北师大注入了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在成都市“扎实推进教育均衡化、全面现代化和充分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按照“创精品特色学校,建和谐文化校园”[1]的既定目标,将会实现一个新的高位发展。
第一章 发展战略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扭住素质教育这个主题,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发展。把握教育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统筹学校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学校发展的规模与质量关系。为成都教育均衡化、全面现代化和充分国际化大胆创新实践。
二、办学理念 ——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
秉承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文化基因。以“弘毅”为魂,统领“明德、博学、尚美、拓新”的校训。
倡导“包容产生和谐,学习推动创新,卓越成就未来”的学校精神。
五个坚持:坚持文化办学的方向,坚持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中心,坚持“人必须获得自由、充分、和谐发展”的观念,坚持“教育就是服务”的思想,坚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坚持“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
把高举“文化办学”的旗帜,以学习型学校为依托,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路径。形成“名师造就名生,名生成就名师,名师名生铸就名校”的局面。
培养目标:基础扎实,身心健美,品行高尚,思维创新。(具体为“十个一”培养目标:一个好品德,一个好体魄,一身好气质,一个好成绩,一副好口才,一笔好文字,一门好才艺,一身好习惯,一方好人气,一个终身阅读的习惯)。
三、共同愿景
“创精品特色学校,建和谐文化校园”是我们第二个六年规划(2008—2014)的愿景,在《纲要》精神和新的教育语境下就是:建设课程主导的特色学校,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培养卓越的教师团队,创造一流的教育质量;使学校成为师生精神栖息的家园,学识专业成长的乐园。
学校课程体系、校节活动体系完备,特色鲜明。初步形成素质教育与优质高考成绩的统一实现。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框架初具形成,教代会制度深入人心,教职工归属感明显,有着过体面生活的待遇保障。
学习型学校建设深入推进,营造出一个宽松的鼓励创造的文化环境和组织学习氛围,为教师的文化成长、人格成长和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为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努力实现“一校两区、母体辐射、整体联动”的办学新格局,为成都市城乡教育互动承担北师大应尽的责任。
第二章 发展目标任务
四、文化发展目标
以“新校十年庆,老校百年庆”为契机,弘扬“弘毅”文化。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朱熹对“弘毅”有这样的注解:“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弘而不毅,则无规则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道。[3]”今天看来“弘毅”可以涵盖历史,也可以指明未来,可以警示教师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也能告诉学生做什么样的人。用“弘毅”统领“明德、博学、尚美、拓新”(明德——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4]博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5]尚美——尽美矣,又尽善也。[6]拓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7])的校训,让老师们追求真、善、美的教育,教学生做真、善、美的人!
1、在干部中倡导公正、勤勉、谦逊、坦诚的政风;在教师中倡导爱生、乐教、严谨、笃学的教风;在学生中倡导:诚实、勤勉、乐学、善思的学风。
2、“制度才是最靠得住的东西”,要用制度管人、管事。落实制度文化建设,修订各类规章制度,形成《学校行政事务管理手册》、《教学、科研工作手册》、《学生工作手册》、《课程管理手册》、《党务工作手册》、《工会工作手册》等一系列规章。
3、做好“双校庆”的筹备和庆典工作,“新校十年庆”的活动基调是内敛、学术,“老校百年庆”的活动基调是隆重、热烈。
校庆筹备组要制定校庆筹备及活动方案,积极联络校友,收集校史资料,开发利用校友中的教育资源。挖掘百年校史文化,寻找学校发展的文化根基。拟开办“弘毅大讲堂”,每学年六至八期,请各界知名校友主讲。
把校史展陈列在弘毅楼(教学楼)各楼层,分为:百年校史回眸,百年校史事件,百年校史中的名师,百年校史中的名生,百年名校的未来五大板块。相信一百年厚重的学校历史文化足以激励后人严谨治学、刻苦求学。
4、 继续办好《弘毅学苑》校报,提升其内涵和品质,使其成为师生文化思想交流的平台,引领学校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阵地。
5、提升已经形成的校节文化和规范的学校各类庆典仪式,以节载道,人文浸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
时间 | 内容 | 主题 | 目标 |
上 半 年 | 校园艺术节 | 才艺满身、快乐满园 | 让学生“拥有一门才艺,快乐相伴一生”。 |
科技文化节 | 低碳、参与、资源更节约创新、实践、校园更美丽 | 用科技沟通未来,用文化提升品位。 | |
心理健康教育月 | 健康人生,从心开始 | 健康心理,自信人生。 | |
传统文化体验周 | 品味经典,传承文明 | 汲取传统文化营养,塑造和谐健全人格。 | |
下 半 年 | 体育文化节 | 体育与文化并举 体格与人格并重 | 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三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 |
校园书香节 | 畅游书海,品味文化,陶冶情操,涵养气质,启迪智慧 | 实现“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建书香校园”的目标。 | |
异域文化英语节 | 了解文化差异 尊重多元文化 | 拓展学生文化视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 |
科研年会学生论坛 | 丰富的校园生活与自主高效的学习生活 | 交流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
五、学校发展规模目标
2011—2012学年,学校的办学规模基本饱和,共39个教学班,1800学生。从2012年秋季开学起学校要稳定在40个教学班,1900人—2000人。其中,高中每个年级4个班,200人,小计12个班,600人。初中每个年级8个班或10个班,小计28个班,1300—1400人。
六、初、高中出口目标
初中出口:力保年级前50名100%直升,年级前100名95%直升,直升生与中考生合并计算优秀率应稳定在70%左右,确保不能低于65%。合格率要达到95%以上。
高中出口:
届别 | 一本率 | 二本率 | 三本率 | 专科率 | 备注 |
2011届 | 26.71% | 60.87% | 80.49% | 100% | 获表彰 |
2012届 | 25-30% | 55-60% | 75-80% | 98% |
|
2013届 | 30-35% | 70-75% | 80-85% | 100% |
|
2014届 | 30-35% | 70-75% | 80-85% | 100% |
|
2015届 | 30-35% | 70-75% | 80-85% | 100% |
|
七、教师专业化成长指标
1、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要达到30%;
2、培养出1名省特级教师,2名市特级教师;
3、培养出1—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
4、培养出3—4名市级优秀青年教师;
5、培养出3—4名教坛新秀;
6、从2012年起偶数年评选校级学科带头人,共评选两届(2012年,2014年);奇数年评选校级优秀青年教师,共评选三届(2011年、2013年、2015年)。使校级评优与市级、省级评优相衔接。
八、课题研究成果及特色课程建设指标
1、2012—2013年形成完整的小初衔接教育实验报告,2013年在第四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形成稳定的小初衔接教材。
2、2012年,对高中过渡教材背景下的“初三提前直升,与高中课程适度超前实验研究”即“2.5+3.5学制”模式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实验报告。藉此对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2.5+3.5学制”模式产生有益的指导与借鉴,2013年形成比较成熟的高中新课程衔接教材。
3、在闵恩泽创新实验班进行初高中一体的二·四学制改革。初步想法是对主要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初高中纵向整合,语文、数学、英语基础学科重心下移,适当提高初中段课程标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重心上移,对学科知识和学科方法进行充分整合;历史、政治,通过课堂上教师进行知识铺垫,指导学科方法,课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积极健康的人格。开设创新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手脑统一。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学科整合。加强艺术、体育教育。
4、继续推进英语教学改革,形成稳固的英语特色教学文化。具体参数:①教材:小初衔接教材、活动课教材,形成“主打教材”与原版教材合理并用的初、高中教材体系;②教师:本土教师为主,外籍教师加盟,中外教师互补整合;③课型多样化、模块化;④ 语言实践活动经常化,层次化;⑤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普遍提高,中考成绩全市领先。
6、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主导的特色学校。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蓝图和依据,课程反应一所学校的特色,决定着学生素质发展的方向,课程也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最重要的标志。丰富的课程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多元化需求,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提供丰厚的土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多 元 课 程 体 系 | 基础性课程 | 国家课程 |
校本课程:书法、形体、阅读指导、英语活动 | ||
德育课程 | 班会课 | |
校节活动(见:四、文化发展指标) | ||
社会实践:社区活动、志愿者行动、高中一新生走访校友活动 | ||
社团活动、校队活动 | ||
丰富性课程 | 高中选修课程、初中综合实践 | |
研究性学习 | ||
学科专题讲座 | ||
个性化课程 | 美术专长辅导课程 | |
体育专长辅导课程 | ||
学科竞赛辅导课程 | ||
延展性课程 | 小初衔接课程 | |
初稿衔接课程 | ||
大学先修课程 |
注:书法课教材《习字与修身》已经印刷使用;《阅读指导课》教材2012年成书印刷;《英语活动课》教材2013年成书印刷。
7、做好成都市教育体制改革两个试点项目的研究,2012年形成中期报告。
(1)、在总结提炼我们已经形成的制度、经验的基础之上,深入“探索管、办、评分离的管理体制,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与建设。
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继续完善校长负责制和与之相适应的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推进与企业化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又兼顾学校事业特点的人事劳资制度;继续探索党政工和谐共谋学校发展的模式,深化党总支领导下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继续推进校务公开制度建设,创造民主管理、党政和谐、政令畅通、干群融洽的民主局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学校发展。
工会要全面落实“健康第一,家庭事业协调发展”的教师高品质生活理念,2012年争创“四川省模范职工之家”。
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形成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增强学校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继续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中的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平均每年发展1-3名教师党员。支持团委办好学生业余党校,重视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保证每年都有优秀的高中学生加入党组织。
(2)、推进“创新培养培训机制,快速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项目研究,以期对中学教师的现状,新时期中学教师的规格和校本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实践和总结提炼。为兄弟学校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8、深化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学习“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理念开展打造“学思课堂”的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教学质量。
九、德育工作目标
建立“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为学生精神成长打底”的德育工作体系,全面实施“1234”工程。
围绕一个中心——生命教育。把握住“爱”与“责任”这两个主题词,针对初高中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
落实两个抓手——班会课提升青年班主任专业化水平,校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做好三个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力量充分整合,深入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
强调四个自我——根据初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倡导和支持孩子们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努力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十、财务管理指标
财务管理继续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实施集约化管理和部门预算制度。计划和调控能力进一步加强。在保证人力成本投入每年按5—8%增长,新教职工退休保障基金每年存储30万元,学校硬件投入每年30—50万元的前提下,力争在2015年支持集团收回全部基建投资。
争取2013(或2014年)年学费标准从现在的16000元∕学年调整到18000元∕学年。力争2015年全年学校总收入突破2000万元。
十一、后勤管理目标
后勤管理按照精细化、集约化的要求,建设低碳节约型学校。做有品位的后勤保障,做有优质服务意识的后勤,做能服务育人的后勤员工。
十二、国际化发展目标
积极开拓对外合作办学的渠道,为学校发展增加国际视野。建立1—2个姊妹学校,初步实现师生的互动交流,十二五期间派出教师到国(境)外交流人数要达到20%。开设国际理解课程,强化英语学科的交际使用功能。
把PISA的“素养”观,融入我们的语言类学科(语文和英语)、数学和科学学科(物理、化学、生物)的教学,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参与能力”。
十三、培训中心发展目标
培训中心运作规范。通过外联合作等方式拓宽经营渠道,尤其在英语培训,小、幼教育培训等领域积极拓展。既要有力地配合和支持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支持学校经济效益提高。
第三章 实现目标的保障系统
十四、大力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固本强基,为学校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人力资源是学校最核心的资源,是学校的核心发展力,是办好学校的关键。从一所学校走出来的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特质、专业精神和专业水平,代表着这所学校今天的水平和未来的高度。
(一)、建设一支团结、实干能引领学校发展的干部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坚持“一个好的领导集体就是一所好学校”和“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学校对干部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加强品德修养和政治思想水平的提高,做一个正直磊落的人;第二、加强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做一个有见地能引领的人;第三、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做一个甘愿为师生服务的人。
1、党总支要保证干部中心组学习每月两次,学习内容要精选,学习方式要多样(如学习沙龙、网上阅览、QQ交流)。每次要确定中心发言人。
2、建立读书制度,要求干部每年至少要读4本书,召开两次读书会。
3、坚持已经形成长效机制的年末干部年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工作交流,思想见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4、坚持已经形成长效机制的干部听课制度。重视听课之后的交流,把它定位为既是一个教学探讨更是一次思想交流,在听课和交流中密切干群关系,了解一线教师的困惑和需求。继续坚持干部下年级组与年级工作“捆绑”制度,当干部以普通教师的身份在年级任教,又以联系人的身份协调这个年级工作的时候,就使得教育教学在这里实现了整合。
6、干部的专业发展与行政工作水平提高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行政干部既要成为教学的能手,又要成为行政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继续促进建设学习型学校推动教师成长,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的关键。教师的发展,人格发展是前提,因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文化发展是基础,因为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有厚实的文化基础;专业发展是保证,因为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师德建设,坚决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全体教师要明白:只有充满爱,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爱应建立在研究学生、理解学生与相信学生的基础之上。
每位教师都要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把个人的目标与学校的愿景结合起来,学校教学科研处为每位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全体教师要明确:我们的责任就是用高质量的教学吸引学生,引起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对学习的兴趣,同时指导他们形成学习策略,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教师要用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以“教师学习活页”为阵地,引导广大教师的专业阅读和人文阅读。学校坚持定期为全体老师推荐人文和教育理念文章进行通识性阅读。学科组长每个月要为本组老师推荐至少两篇核心期刊的专业文章,并组织大家学习,引导促进了教师高质量的专业阅读。教研组和老师们参与图书采购,调动老师们的读书热情。每位教师每年至少要读2本书,每年暑期学年工作会上都要安排读书心得交流板块。建设校园网上的教师学习交流平台,形成教育博客共同体。
3、继续坚持“师大支撑、学校搭台、专家帮带、科研助推、团队打造、个人努力”的教师成长24字方针,每位教师教师都不能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交流、比赛和评优、评先的机会,促进自身的发展。学校每年派出不少于10%的教师到国(境)外、省外学习、研修,学习借鉴别人经验,了解教改信息,开阔视野。
4、建立教师做中、高考题制度,每月一套,初、高中跨头的各做一套,初中会考的科目做会考题。继续坚持高一、高二教师与高三学生“一诊”同步考试与教研组研究高考题制度。
5、完善教师听课制度,鼓励教师不但要听本学科的课,也要听其他学科的课,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班主任要多听本班的课,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便于整合教育资源。
6、全力打造青年教师队伍,形成“尊师重道,让名师焕发光彩,甘当人梯,让青年脱颖而出”的人才培养机制。继续执行“老带新,新促老”制度,建立导师责任制。建立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继续做好青年教师的通识培训和微格培训。即,把30岁以下青年教师分成文科、理科和英语三个大组,以微格教学为基本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规范化培训。对于刚入职的青年教师请学校的骨干教师(含优秀班主任)从教育、教学、管理等不同层面对年轻教师进行学校文化、专业精神、专业能力方面的培训。
7、培养本土化、校本化的教育家。帮助和鼓励教师总结提炼教育教学成果,创造有利条件,鼓励优秀教师、个性化教师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发挥好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咨询、研究和引领职能。
——领导支持引领产生执行力,学习型学校建设培植教学力,团队合作形成战斗力——是学校快速发展的三大法宝。
十五、建立全校保证教学质量的机制
1、建立校长对课程的领导机制,成立校本课程暨学制改革研究中心。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建设、“2.5+3.5学制”改革及闵恩泽创新实验班的“二·四学制”改革。
2、落实以学习为中心的课表。课表安排要以学习为导向,以效率为核心,充分考虑初、高中的学段特点,考虑学科特点,把握好学校资源的分配机制——时间、空间和人员。[8]以学习为中心排出来的课程表,首先关照的是促进“高品质的学习”。按照我校初高中一体化的2.5+3.5学制模式特点,统一安排各个年级,同一年级中不同阶段(比如初三直升后的五一前和五一后)的课程,再从时间上细分每个学科的周课时;针对初一、初二的选修课,按照年级和师资配置分别安排在下午第八节课的统一时段,可以向后延伸。高一、高二的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也要按年级安排在统一时段;以校队形式安排的艺术、体育、学科竞赛等专长型课程初一、初二排在统一的时间段;针对初三以上各年级上、下午第一节学生精神状态不好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可以安排艺术、体育和活动类课程;为保证教师的业务学习时间,继续保证每个学科集中安排每周两个时间段的教研活动时间。
3、成立学校教育质量领导小组,研究质量、监控质量。坚持行政会要有2/3的时间研究教学问题的制度,对“教学有问题的教师”进行集体听课议课制度。
4、强化教研组的研究职能,备课组的教学执行职能和年级组的教育教学整合职能。备课组要把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集体备课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学科内涵和学科方法。
5、建立教学资源共享的机制,把教学资源库建成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师“营养包”。理想的“营养包”不应该是海量的知识堆砌,它应该是能够促使应用者的知识构成与知识生成,从而真正的实现知识分享与创新。引入知识管理的策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与教育教学的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校本化的组织、创造、整合、储存,进而转化为共享的知识,升华为集体的智慧。
6、学校在重视研究课的同时,更要重视对随堂课质量的监控,在规定各类人员的听课时数中随堂课的比例不得低于60%。
7、推进教学过程管理。把各种检查的落脚点放在帮助青年教师规范教学行为,和督促、帮助学生落实学习规范,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学习策略上。
8、围绕“有效教学”这个永恒的主题,推进在教学方法的改革。
(1)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教学内容等特点,建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目的是健康、有效、节时,减轻学生负担。积极倡导编写引导学自主学习的导学案,教学案,构建以能生成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教就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2)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和《纲要》的要求:“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9]关照的是师生的共同学习,把师生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强调目标的一致性,过程的交互性和思维的碰撞性。各学科组以“课堂观察”为抓手研究课堂,通过“同课异构”深化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课题。
两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老师的思考,第一、学生手里的课本是他们学习的范本,它不是老师的教学标准。因此,自主学习首先要引导学生读课本,教师的教学是在学生的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架设台阶,从而帮助他们达到学习目标。第二、打造“学思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提问,核心在于师生思考,学生能不能思考,关键看老师的提问有没有问到学生的认知冲突上。其实,“教师实力的差别就在于提问力,提问实际上是最能展现教育工作者特质的一种行为。”[10]
(3)围绕自主学习课题进行课例研究。充分发挥各层次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每学期安排5—8位骨干教师为全校教师上研究课以提供课例。听课教师用课堂观察的量表从不同的视角观课,课后本学科组教师从各自观察的视角进行点评。信息中心把研究课和点评视频放在内部教研网上,大家进行评课论坛交流。
9、规范考试制度,以考促教。
建立以年级为单位的教学质量指标落实(高中三条线——高线、中线、低线,初中两个率——优秀率、合格率)和以班级为中心的人头落实制度。打破学科界限,把管理和监控的注意力落到组织教学、有效学习和成绩提升等方面来。
坚持规范的月教学检测制度,让学生做到“月月清”。明确年级组长是落实月检测的第一责任人。对批改过的试卷师生要分别落实两项工作:一是学生要用红笔将试卷改成“满分卷”,再把错题整理到纠错本上,写出反思;二是老师把“满分卷”收上来要与学生做书面交流或面批。考试结束后的一周内要召开年级分析会,各班也要做数据分析,班主任主持召开班科分析会制定偏科学生名单,并落实到每位科任教师。
10、确保初、高三的出口成绩。加强教研组对学科教学的纵向统筹,提高教研组对高考成绩的贡献率,“一诊”考试后教研组都必须进行一次组内研讨,并对高三后期复习提出建议;按照知识点、考点建立高考题库。加强备课组对学科教学的横向统筹,在进度把握、集体备课、考点分析和试题选择等方面都要有研究、有记载、有检查、有反馈。
11、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理科实验室暨机器人实验室。建设陶艺教室,第二音乐教室,美术西画室。
十六、建立健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机制,促进学生人格成长。
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精神气质的圣地。孩子们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知识的胡同,而是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11]教育不是给学生一条路,而是要开启尽可能多的方向,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光亮,都相信能得到自己的光亮。[12]
1、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参与”建立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校、社区联动机制,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办好家长学校。
实施的《家校共育手册》,通过孩子们记录作业,每周反思,家长寄语,老师评语记录下孩子们的成长足迹和孩子、家长、老师教育互动的过程。《住校生成长手册》,从孩子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入手,抓住科学管理时间、独立完成作业这两个重点环节去落实。教育学生做到“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主”。
2、让安全意识成为孩子们的自觉习惯,交通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要常抓不懈,入脑、践行。落实学生一日学习生活常规,真正做到常规常在,常规常抓,常规常态;用常规促规范,用常规促习惯,用常规促学习,用常规促成长。
3、加强体育卫生工作,开展阳光体育锻炼。开足体育课,落实体锻课,课间操既要成为展示学生精神面貌的大会操,也要成为孩子们充分锻炼的大课间。
尽最大努力保持孩子们的视力水平,新生进校要进行视力普测,医务室定期监控、预警,必要时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考核挂钩。拟在2012级新生中进行试点。
3、加强心理健康课的教研,让初一、初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根据学生需求做好初、高三学生的考试心理疏导、个体咨询,对高中学生进行选修课指导和职业规划指导。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问题学生进行跟踪和心理干预。每年上半年开展一次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周活动。通过以上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升心理咨询中心的硬件和软件设施。
4、依靠团委和学生会广泛深入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学生自主、自立意识,社会交往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
5、党总支和学生处要指导少年团校和青年党校建设,促进学生高层次政治追求。初高中都要争取建设团员班,做好推优入党的工作,争取每年在高三学生中发展1—2名学生党员。
6、学校中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没有活动就没有学生素质的提高,当然也就不会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落实校节活动方案。多样性的活动为孩子们的多元发展搭建平台,也为我们的评价多了一把尺子。
7、试行班主任工作职级制。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和班主任新秀。
8、加强班会课研究,学生处要搭建优质班会课资源共享的平台,成熟后并入教学资源库。
十七、做好统战工作和离退工作,促进和谐学校建设。
关心退协、退休党支部和家委会的建设,关心离退休老教师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及时为他们排忧解困,为学校发展营造稳定的后方环境。
关心民主党派和无党派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思想动态,倾听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促进学校发展。
十八、例行每年行风评议工作和阶段性学校发展性评估制度
我们把行风评议和学校评估定位为借“第三只眼睛”审视学校的工作。组织的自我诊断纠错不是随时可以发生的,借助外部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超越自身稳固的经验世界和大众约定俗成的规则界域。行风评议就是借助社区居民、家长和学生的眼睛对我们熟悉的周而复始的教育教学活动、管理程序进行评议和建议。发展性评估是我们借助专家的眼睛、专家的智慧,自我的反思,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十九、用科学集约化的管理建设低碳节约型校园。用为一线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统领后勤管理工作。
建设低碳节约型校园这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教育理想,当我们所做的一切与孩子们的成长联系起来的时候,我们倡导的我们所做的就都成为了教育元素,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成为我校的文化,形成孩子们可以受用一生的习惯。
1、强化预算管理,最大限度地开源节流。
2、在学校显著位置设置专栏定期公布学校用水、用电、用气情况。引导师生节约能源,低碳生活。
3、从方便师生、服务师生的角度出发开展管理服务工作,实现管理服务效能的最大化。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4、把关系师生生活的事情办好。食堂营养配餐、饭菜可口、安全卫生、师生满意;宿舍要成为学生温馨生活、放松身心、文化浸润的港湾,生活老师要成为孩子们的生活指导妈妈、心理思想导师。
结束语
用愿景凝聚精神,用愿景汇集力量,用愿景统一步调。未来的四年应该是学校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更好更快发展的四年;应该是真正在成都确立优质教育资源地位的四年;应该是规模和效益快速提高的四年;应该是成功举行“新校十年庆,老校百年庆”,学校文化大发展的四年。让我们全力以赴!
2012-3-13
[1] 学校2008—2014发展规划
[2]《论语·秦伯》
[3]《四书章句集注》朱熹
[4]《礼记·大学》
[5]《论语·子张》
[6]《论语·八佾》
[7]《礼记·大学》
[8]《校长的课程领导》AllanA.Glatthorn 著 单文经 等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P73
[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10]《教育力》(日)斋藤孝著 张雅梅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P17
[11]《过去的中学》傅国涌编 长江文艺出版社 P2
[12]《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张文质等著 华东大学出版社 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