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一生
青春常驻——高14班校友沈玉麟先生莅临“弘毅大讲堂”记
2013年4月26日下午两点,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高2013级直升班160余名同学,齐聚四楼学术报告厅,急切地期盼着一位“传奇”校友的到来。
“2012中国航母下水,应是世人皆知。但你,不一定了解中国(天津)船舶工艺研究所;孩童启蒙六岁入馆,应是理所当然。但六十岁远渡重洋求学他乡,就有点让人匪夷所思。是谁这般学界奇才?是谁在颠覆我们的常识?……”主持人刘明俊老师抛出的问题还悬在心头,报告厅内却一阵掌声雷动。只见,一位八五高龄、精神矍铄的学友坚定地矗立在了学术报告厅的门口。“原来本想去 ‘百度’,蓦然回首答案就在门口”。原中国(天津)船舶研究所所长、现美国华盛顿大学《中国书法》课程教授、我校(原四川省立成都中学)高十班校友沈玉麟“老”校友,就是我今天的等候。
魏校与其简单寒暄。主持人简介主讲嘉宾。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弘毅大讲堂”系列活动第七期,就紧张有序地拉开了帷幕。针对同学中事先征集的问题,沈老将之分为“学会担当”、“面对挑战”、“向生活学习”三大主题,就每一板块逐一为同学们阐释厘清。“我在天津新港船厂的四十年,因时代特殊也常遇晦暗、挫折。但,‘造自己的船,活出中国人自己的尊严’这个信念却一直没有改变”,“我的一生的学习,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为了谋生而学习,另一类是为了快乐而学习”,“读书,不仅仅是读课本这本书,应常常抓住‘向生活学习’这个魂”,“读书不是力气活,重要的是心智和态度。中国人的老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也该改一改了。我认为‘书山无路靠创意,学海有乐在彼岸’,用自己的创意、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读’出独立的自我”……。沈老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了我的心里,沈老的每一个建议,都为我眼下的茫然开出了清醒的方剂。
现场,同学在争分夺秒道出自己的困惑;沈老,对每一个问题都满含慈祥、小心理性地给出建议。身旁,矮个女生,代表同学们献上了大家精心准备的礼物。我,却思及千里。我想:听君一席话,该用什么来担负您的嘱咐? 远处,飘来音乐,“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对!!坚定地牵着您的手,追逐着您的追逐,用今天的努力去构筑您我共同的梦——我们的中国梦。
小拳微握,决心已定,思绪已回现场,在同学的掌声中我目送着沈老的离去。这一个小时的聆听,也许会影响我的一生。
附:四川省立成都中学高十四班校友、原中国(天津)船舶工艺研究所所长、现美国华盛顿大学《中国书法》教授 沈玉麟先生
简 介
沈玉麟,1928年1月10日出生,祖籍安徽。1942年入四川省立成都中学(我校前身)高14班(理)学习,1945年于我校毕业并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1949年从上海交大毕业后,满怀建设祖国的热情来到天津新港船厂, 是六千人的船厂中十位正规大学毕业的技术骨干之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本有公派去苏联留学的机会, 最后因其父亲曾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官员等原因,未能通过政审。 六六年开始,沈玉麟校友被定为反动技术权威, 被红卫兵贴大字报, 绑在卡车上游街示众. 在那晦暗的日子里,沈老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强烈的学习愿望,“有梦不觉岁月寒”,有书相伴,沈老终于挺了过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国家百废待兴, 因为既会英语又懂工程,沈老被委以选购国外机床的重任。1983年去美国考察签约, 遇到很多在美国的上海交大校友, 都劝他不要回大陆了, 但沈老还是执意回到了祖国。
1949至1988年,在厂40年,沈老曾任技术员、技术科科长、高级工程师、中国(天津)船舶工业研究所所长等职务。在新港船厂工作的四十年间,在“小船都造不了”的一穷二白的基础上, 他和全厂技术骨干一起攻坚,到最后为新中国造出了四、五万吨级大油轮。今天该厂已有50万吨级造船能力。
1988年沈老从船厂退休。1989年60高龄的沈老先生,重新温习功课,重考托福,到美国斯蒂文斯理工学院(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攻读海洋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并兼做助教。在美期间沈老曾到美国西雅图造船厂工作,1995年至2000年又到美国华盛顿大学学习油画,2000年至今的十余年间,沈老被聘任教华盛顿大学《中国书法》课程,努力在美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