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13》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14》
【译文】: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称得上是一个君子了)。”
孔子说:“君子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
【解读】 这两章讲的是言行如一和光明磊落。孔子强调道德的实践性。察其人则观其行,观其行则知其心。夸夸其谈,华而不实,犹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涧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道德的高尚不是用语言烘托出来的,而是通过你的道德践行树立起来的。作为君子,树立自身的形象靠“德”,即以“德”立身;作为他人,认识了解一个人,更是凭借“德”,即以“德”识人。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说:“不培养品德,不讲求学问,听到道义不追随,有了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是我忧虑的。”) 可见“德”对于一个人的立身处世是多么的重要。君子之德,分内化和外达,内化表现为好学,博学,修身养性,明智达理,这是一种品质,一种情操,一种精神,一种人格。君子好学,注重广泛地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君子把对社会的责任看作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学习,不掌握各种文化知识 不能厚德而博识,所以爱好学习,吸取各种知识来武装自己,是君子的德行。“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好比在今天,有社会远见,对国家和民族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无不认识到知识的化育作用。他们尊重知识,渴望知识,否定“读书无用论”。相反,一些眼光浅薄、贪图眼前利益者,凭着感觉走,轻视知识,也不学习知识,说什么“读书有何用,能找到钱吃饭就行”。这是一个明显的反差。这种价值取向,对内驱使自身的平庸,对外积淀事业的退化。这是十分可怕的。外化表现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求同存异,天下为公,以道交友,光明磊落。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我们认为作为一个社会人,不论是在上位还是在下位,都必须具备以下的品德。
一、 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这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准则,为人要胸怀坦荡,才会在遇到坎坷、波折和惊险场面时处之泰然,才能经得起人生的风雨和苦难。也才会在人生的旅途上步履从容,安然自若。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一生屡遭贬谪,飘若惊鸿,大部分时间在做地方官。每到一地,都留下无数佳话和政绩,受到人民的敬仰和爱戴,东坡生性豁达,淡泊名利,随遇而安,心胸开阔。正是由于东坡为人胸怀坦荡,表里如一。才能在仕途上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是因为他胸怀坦荡才会壮志凌云,豪气冲宵,在诗词中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胸怀坦荡的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考虑,以他人之喜而喜,以他人之乐而乐,更以他人之忧而忧。心底无私,乐于助人,他人有过错的时候勇于指出来,并坚持自己的原则和观点。自己有过错的时候,别人指出来的时候,勇于承认并加以改正。胸怀坦荡的人,别人在背后中伤他的时候,他只会淡然一笑,不会因为他人幼稚的行为而引起纷争,更不会因为别人污蔑和冤枉而怀恨在心,互不相容。胸怀坦荡的人始终坚信的一句话就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胸怀坦荡的人,是一颗平常心、平等心和平静心,他以平常心对待名利,不会因为得与失而心烦意乱,他以平等心对待周围的朋友,不会因为朋友的远近和高低而失之交臂,他以平静心对待自己,不会因为自己的苦乐和悲欢而蒙蔽双眼。 坚信胸怀坦荡的人,在人生的海洋中必定如鱼得水,会融入人群,结交四海宾朋,迎接八方来客,他会从容悠闲,心地平和地对待一切事物和一切人。宁静而致远 ,坦荡而明心,他必定会在生命的航行中乘风破浪,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八面来风、 游刃有余。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说:君子庄重自持而不与人争,合群但也不结成帮派)。《论语·卫灵公》 “君子”与“小人”的“周”“比”差别,一个“坦荡荡”,一个“常戚戚”,原因在于他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不同,“君子”是站在“公”的立场来看待和认识问题的,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有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小人”则是站在“私”的立场上来看待和认识问题的,缺乏的是大局意识、全局意识。
二、言行如一,一以贯之。做一时的君子容易,做一世的君子难。做君子,首先要做到言行如一,怎样说,就怎样做。然后要“从之”,就是一直如此。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不做坏事。” 就算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人,一辈子也肯定会做过一件好事、做过一时的君子吧,但是只有一辈子都言行如一地去坚守自己的道德规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三、团结协作,坚持原则。 一个是团队协作精神,一个是原则的精神。团结出自于无私,原则来源于为公。人人为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 则天下大乱。(孙中山语)团结是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同心协力地合作;而小圈子则是不问是非原则,完全是以小圈子里的个人感情为优先的盲从。君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讲究“和为贵”,但又不失去自己的自主意识。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与“同”是对立的哲学范畴。“和”指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中不同因素之间的和谐与协和,是矛盾的同一或统一;“同”指完全等同的事物或相同因素的凑合,是抽象的无差异性的统一。孔子引入“和”“同”这对哲学范畴来界定“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是指君子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对待不同意见时讲究协调,不和稀泥,也不盲目附和,失去自己的主见;小人则相反。由于“君子”和“小人”在对待人际关系和不同意见持有不同的态度,因而就决定了他们人生观和价值取向的截然不同。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在内就会立于家;家庭和睦万事兴盛;在外就会立于世,社会和谐国家昌盛。呼吁大家都做一个有利于自己,有利于他人,有利于民族,有利于国家的君子吧!(周娟老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