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罕·23》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可畏惧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若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望,也就不值得畏惧了。”
【解读】 “后生可畏”是一句名言。孔子说后生可畏并不是说年青人可怕,而是说年轻人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年龄资本,因此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作为年长者不能因为他们现在还不如自己就小看他们,也不能因为他们具有展露头角的超前意识而压抑他们。因此对年轻一代要重视和培养。“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所以作为中老年人,不要以为后来的就不如现在的。你怎么知道将来的年轻人不如自己,你怎么知道将来的社会不如现在好。孔子能用发展的眼光年轻一代,他明确地告诉我们“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他只是希望不管历史怎样发展,社会怎样进步,年长的一辈要承担起承上启下的责任,把中国的文化精神传递给年轻一代,促进年轻人的内修和外显。“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四十岁的人仍然被纷乱的外界环境所困惑,树立不起做人的准则。五十岁仍不知天命运作的规律,瞎碰乱闯,大约这个人也的确没有什么可敬畏的了。或者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到中年万事休”的原因所在吧。如此,何以承担起承上启下的责任和义务呢?因此,长辈们要为后辈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年轻人却更应该珍视自己的大好年华,不要把年轻作为炫耀的资本。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也许,我们没有这么崇高的理想,但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的生存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很多事还是值得我们去做,为自己,也为他人。为现在,也为将来。
人都会衰老,不应该去害怕, 可怕的是,我已经衰老,却不知道那些日子是怎么从我身边溜走。更可怕的是,人的身体还处在衰老的过程中,但心却已经接近死亡。因此趁现在还没有老得一塌糊涂,就去做一些承上启下的事吧!老,就让它去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