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论语》一则(十八)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子罕.24》
【译文】孔子说:“(别人)用合于原则的话(来规劝你),能不接受吗?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别人)用恭顺的话(来赞许你),能够不高兴吗? 但只有认真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盲目高兴,不加分析;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解读】 “法语之言”,就是可以师而法之的语言,现在叫格言。人们把一句话贴在办公室或床头上,作为座右铭,因为这一类话虽然只有几个字,却包含了颠扑不破的哲理。历代流传下来的“法语之言,能无从乎”?能不信吗?所以要把这些至理名言背熟,记在心里。“改之为贵”仅仅背熟还不行,还要把它作为一面镜子,时常对照反省,发现自己的毛病,然后立刻改正,这才是最重要的。“巽为之言,能无说乎?”巽就是顺,顺耳的话,合心的话,谁听了能不高兴,好听的话谁不愿听?“绎之为贵”,绎就是演绎,分析判断。这些好听的话,别人说了,你也听了,高兴归高兴,但不能被好听的悦耳的话搞迷糊,你得自己分析判断一下,反省一下,是不是那么回事,这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当领导的有实权的人,更要注意“绎为贵”的道理。“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知如之何也已矣!”如果只喜欢听顺耳好听的话而不加推敲,对至理名言只是欣赏而不去改自己的毛病,孔子说,这种人我实在对他没有办法。这个人将来怎么样,谁也难说了。孔子在这里主要强调了怎样对待别人的规劝和赞扬的问题,这对我们很有启发。别人对我们的规劝,包括社会对我们的规劝从来就不少,许多时候我们自己也都知道应该按照规劝去做,可是结果往往却不能按照规劝去做。究其原因,可能还是缺乏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就是缺乏足够的自我修养和理性约束能力;缺乏自我认识能力,分不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缺乏对事物的鉴别能力,分不清哪些赞美是真心的,哪些是虚假的,哪些是对自己成绩的肯定,哪些只是对自己不足的鼓励。一个人如果被别人的赞美弄得飘飘然,甚至于昏昏然,那是很容易迷失自我的。 人真是一个奇怪的动物,对于遵纪守法的规劝,明明是对的,但却容易当成是耳旁风,对于许多虚假的恭维之词,明明知道是人家的虚妄之词却依然甘之若饴。正如鲁迅先生曾经讽刺过的那样:有个富人的孩子过周岁生日,大家都来庆贺,贺客甲说,这孩子将来一定做大官。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孩子将来未必能做大官,但是大家都很高兴,主人也对贺客表示感谢。贺客乙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赚很多钱,成为大富翁。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孩子将来未必能成为大富翁,但是大家都很高兴,主人也对贺客乙表示感谢。贺客丙说,这孩子将来肯定会死。大家都知道他说的是实话,但大家都很不高兴,主人更是气愤地把贺客丙赶了出去。说假话的人得到赞赏,说真话的人却被赶走。一个人要能真正学会理性看待别人的赞美和批评,确实还是应该具有一种“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的心态和大度。
(章继广老师编辑)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