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学而·2》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6》
【译文】:有子说:“一个人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就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也就由此而产生了。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孔子说:“后生小子,在爹娘面前,就要孝顺爹娘;离开自己的房子在外,就要敬爱兄长。言行要谨严,说的话要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身践行以后,还有余力和闲暇,就再去研习文献知识(以提高自己)。”
【解读】:孝悌、谨信、爱众、亲仁,这是孔子对弟子们提出的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立学的基本前提。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孝悌乃“仁”之根本。人能够有孝悌之心,自然能有仁心仁道。仁道要从家庭里做起,父母兄弟是每一个人最亲近的人,爱人要从父母兄弟开始。如果对父母都不能孝敬,对兄弟姊妹不能友爱,又怎么可能对其他人有爱心,怎么可能谈其他的道德要求呢?所以孝悌是仁的根本。倡导孝悌,就是倡导亲情之爱,使青年学子懂得父母生我养我的辛劳,懂得弟兄姊妹对我的关爱。人人都这样做了,家庭就和睦和谐,稳定幸福,把这种品德延及到社会,就是博爱,把博爱化为一种责任,化为对所爱的人的责任,化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人人办事谨严而守诚信,人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就出现了。对于今天来说,孔子的这一道德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孔子强调为学的基本前提是重德。作为学生,若专意于书籍文字,不加强自己思想品德、志趣情操的修炼, 则有文灭其质的弊端;若专重于德行,不研习文典以求多闻博识,则心境不开,志趣不高,仅一乡里自好之士,无以达精深弘大之境界。所以做好人是做好学问的基础和保障,作好学问是做好人的提升和超越。 (章继广老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