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八佾7》
【译文】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解读】 这里体现了孔子“争”的思想的两个方面。“君子无所争”,即强调礼仪上要谦逊礼让,这是一种气质,一种大度,一种境界;“争也君子”,即在技能技艺上要积极进取 ,要争之有理,争之有节。这是一种品质,一种涵养。显然,孔子这一观点的两个方面都统一在他倡导的 “仁”与“礼” 的核心之上。 单就民族道德来讲,这是一种美德。在国内外各种竞技场上,我国的运动员都很好地张扬了这种美德,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气质与风度。但是,现实社会的竞争不仅仅是在竞技场上,如果过分地强调谦逊礼让,就会抑制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这种礼让将成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道德阻力。最终导致个人得不到提高,事业得不到发展,民族得不到强大,国家得不到昌盛。如果我们只讲竞争,不讲礼让,必将两败俱伤,仍会阻碍发展。因此,竞争是发展的手段,发展是竞争的目的,道德是竞争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一、要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这是人类生存的本能。只要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客观真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谋求人民福祉安康,自己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就要勇于参与竞争。不难想象,一个不积极工作的人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一个缺乏竞争意识的民族,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要具备竞争的专业素养。自从人猿相揖别,人类社会的进步,就始终是以自强不息为最根本的动力。不论是国际间的竞争,企业间的竞争,抑或是个人间的竞争,都离不开竞争的主体,都是人参与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竞争者的专业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核心又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人才的匮乏,必将导致民族的衰败。
三、要培养合作性竞争的道德观念。即使法律如何健全,如果当事人不去遵守,照样还是一纸空文。因此,竞争者的道德素质是竞争的底线。法律只是客观规范,它只能规范市场,而无法决定竞争者的行为。而道德底线却是主观要求,法律无法监管竞争者的主观动机。所以道德约束是重要一环。有竞争才有发展。有良性竞争,才有市场环境, 要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赢得别人的支持,合作性竞争的道德观念才是促进市场立于良性发展不败之地的法宝。尽管竞争日趋激烈,但是个人之间、企业之间、国家之间,仍然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竞争者要培养合作的道德观念,互促互进,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章继广老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