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承先,著名经济学家。四川青神人。1939年毕业于省立成都中学高中四班。194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1947年7月获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学位。
1954年至1987年在复旦大学经济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4年全国任命第二批博士生导师时,宋先生列入经济界12人之中,专授外国经济学说史,1988年“跳槽”至华东化工学院创办了工商经济学院并任院长,并任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
宋先生毕生致力于马克思的《资本论》与外国经济学说史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他爽直地说,我把马克思的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融合起来,是个“双通教授”。
他在其专著《现代西方经济学》中,详细地论证了马克思经济学等价于瓦尔拉斯经济学即资本论等价于一般均衡论的这一重大结论,被经济学术界称为MSW体系(即马克思—宋—瓦尔拉斯体系),打破了一百多年来国际上一直认为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绝对不能相容的教条主义论断,沟通了世界上这两大极具影响力的经济学体系。
宋先生有深厚的经济理论基础,又总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一套逻辑严谨、言之有理的理论根据。
宋先生认为,我国的通货膨胀,基本上或主要是985年以来,实际价格改革,有计划地逐步调高放开农副产品价格、矿产品价格以及一些原材料价格的结果,是需求过多引起的物价上涨,即使存在肯定是微不足道的。1988年,国家毅然决定价格改革“闯关”决策,是为了给国营企业运行机制的改革创造必要的市场条件,是高瞻远瞩十分正确的决策。
在国际上颇享盛誉的当代经济学大师、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M·弗里德曼(M.Frideman)在接受《经济学消息报》记者采访时曾说过:如果这个经济学家能在中国经济改革成功后描述出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全过程,中国是怎样获成功的及为什么能够成功,那么他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早在1985年春,宋先生就构思了一套以“菜栏子”工程作为价格改革突破口,配套进行企业改革和宏观调控体制的反“休克疗法”的激进改革方案,并预言,到90年代中国的价格改革基本完成。他的理论预言已在我国的改革实践中得到了证实。为此,宋承先教授的理论被称为“中国的重农学派”,而他本人则被学界尊称为“宋价格”。
宋承先教授独特、完整的中国经济思想,对中国现代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在即将出版的《经济学:特色的探索》中,宋先生提出了中国学派经济学的三大基本原理,在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过渡经济学、经济政治学等学科都有独到的见解。
宋先生从事经济研究五十余年,治学严谨,著述约二百万字,其中论文三十余篇,约四十万字,然而字字珠玑,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已出版著作十二部,其中一部获中国经济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出版译作四部。
宋先生的经济思想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其弟子传世的。宋先生的学生袁志刚的博士论文,被美国国会图书馆作为珍贵文献珍藏;女弟子林志远巾帼不让须眉,其论文今年由三联书店出版,成为《货币经济学》的研究生教材;张军现已成为复旦大学经济系副教授,被颇具权威的《经济学消息报》评为93年最佳专栏作家……
宋承先教授年逾古稀,仍积极活跃在经济理论界,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贡献智慧,为建立中国经济学不懈努力,为培育新一代经济学家呕心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