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闵老那样为人、处事、做学问 像校友那样乐学、尊师、爱母校
我校的杰出校友闵恩泽,10月19日随央视《大家》栏目组荣归母校,今年元月8日又获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校园掀起追明星热,学明星热。师生们注视着这位杰出校友,仰慕着这位科学巨匠,分享着他的巨大成就,思考着他的成功轨迹,学习着他的科学人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闵恩泽学长离我们很近,所以,我们能感受到他关心我们、情系母校的情感温度;因为闵恩泽学长又是那样平易,所以,我们能感受到他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因为闵恩泽学长在巨大荣誉面前的淡定,所以,我们能感受到他深厚的学养、修养与伟大后面的平凡……。“科教兴国,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赠言,遇到困难就常《西游记》主题歌鼓励自己的教诲,愿意再进一步充实奖学金并希望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大学学业的表态在感染了奖学金代表梁斌教授个人捐资两万元的同时也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在昨天播出的《科技与人生》节目中闵老翻看着他家中整理箱里同学们送给他的礼物和信件,他的表情是童真的,他的心情也应该是温暖的,他的言语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他在关心着大家,惦记着因家庭贫困而影响继续学习的同学。
2005年5月学校制作画册,我以《老校新命,厚积薄发》为题目写了一篇短文作为校长寄语,就是想借《诗经》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样一个典故,来说明我们这所历经沧桑的百年老校既具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又在新的世纪里有了新的发展。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审视学校的历史,展望学校的未来,慕然间发现我们是承上启下的一群。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两年多来,我们联络校友,整理校史,挖掘校史中所凝炼的文化内涵,我们深切感受到:历史永远都是现实的一个惟度。不认识历史就不能展望未来,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待校史人物和校史事件;不继承历史就不能开创未来,要用包容和扬弃的态度对待历史,站在前人的成就上发展今天。我认为挖掘校史要把握以下三点:首先,要珍视学校的历史,以崇高的历史责任感挖掘校史中名师、名生的治学、笃学轶事,以激励师生学习历代校友的精神和品格;第二,要审视学校的历史,研究重大教育事件在社会发展和教育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现学校的文化品格,奠定学校发展的文化根基;第三、要重视校友资源的整合,涵养学校的文化气质,重塑一代巴蜀名校的新形象。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们在2007年的工作有了新的进展。抓住校友民间联谊的机会走近校友,邀请校友回母校商议成立校友会。9月6日,原省立成都中学和成都二中1962届以前的部分校友在锦江剧场聚会庆祝教师节感谢母校培育,感谢恩师培养,学校校级领导前去看望,原定120人的聚会达到了240人,校友中有我们熟知的流沙河、张先奇,还有很多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他们虽然年事已高但爱校、尊师的情怀始终没有改变,就连到场的记者都感慨我们的学校对广大校友的凝聚力。9月26日恰逢中秋佳节,我们组织召开了省立成都中学(成都二中)校友代表联谊会,主题为:同庆中秋佳节,共叙母校辉煌。有一位校友含着热泪说:学校旧日的面貌早已经不在了,但我们成长的足迹却深深地印在了这片土地上。一流的学校一定要有一流的师资,省成中就是这样一所学校。还有一位校友满怀深情地说:母校交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虽然我们已经离开她半个多世纪了,但当年老师的第一节课就在黑板上书写一个“正”字,用一个正字来讲述做人的道理使我们终生难忘,终生受益。一个学校的历史文化的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或几个字概括,这个“正”是不是就是这所百年老校的魂呢?也就是这个“正”使校友们心系母校,历久不衰,也就是这个“正”字焕发出巨大的凝聚力,使省立成都中学(成都二中)的校友高度团结,一个聚会的信息就可以把四面八方的校友聚集起来,使计划120人的聚会人数翻一番。这是何等强大的力量啊!
年前,我拿到了一本校友回忆在母校学习经历的手稿,足有30万字,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字,也是厚重的学校历史,同时也是成都历史文化历史变迁的缩影。它应该成为我校师生的校本读物。
同仁们,再过六年,也就是我们完成第二个六年规划的时候,学校就要迎来百年华诞,到时我们拿什么来献给她?我想,就是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认可,老百姓的满意!就是我们培养出了高规格人才!就是她成为了一所精品学校!
最后让我们用蒲松龄先生那付名联共勉吧,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刘增利 校长
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