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兴校 万紫千红 ----首届科研周科研工作总结
王德清
2002年的金秋时节,中国基础教育的排头兵北京师范大学与成都市政府教育局强强联合,创生了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一年多来,在成都市教育局、北师大海威教育集团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校师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节课做起,落实“教育就是服务”的教育理念,整合社会、家长、校友、教职工中的优势资源,从学校硬件的建设,到师资的配备;从财力的保障,到人文化的管理---方方面面都透视着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科学实践的智慧效应,在仅有的二十多亩土地上,规划出一所能容纳一千多学生、开阔、靓丽、布局合理、独具特色的美丽校园,这本身就是科学规划成果的体现.这种成果所承载的精神自然就会成为以后学校发展、壮大和铸就未来的核心精神和智力宝库.
科研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方法、一种策略,她一定要与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相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推动力,现就科研与各个方面工作相结合的一点做法和成效总结于后,如有不当,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科研与学校管理的结合
随着世界进入后工业化的信息时代,世界各国的核心竟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而且主要靠学校教育。未来世界需要有独立人格和世界眼光的创新型高层人才,一所学校、一所要铸就未来的学校,必然会以科学的态度、科研的精神抓住新一轮课改的机遇,从构建学校未来的战略高度去实践新教育理念,实现新课堂模式,去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去创设包容、和谐的校园文化。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以刘增利校长为主任的科研工作指导委员会,并集中了学校一大批热爱科研的教师,现已有国家级课题研究室三个:分别是---文综组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实践与探讨》;德育处的《关于着眼人格,实施尊重教育---深入基础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简称“尊重教育”;理综组的〈〈简易物理实验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省级课题研究室一个:〈〈新课标下物理设备的配置〉〉;两个市级课题研究室:德育处的《班会课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研究》,八个校本课题研究室即---学校发展策略研究室;教学、科研评价研究室;学生志愿填报研究室;学校比较优势研究室;高考、中考复习策略研究室;学生学科竟赛辅导研究室;优势群体学生发展研究室;自主性学习探究研究室。学校把年级组定位为整合教育、教学和管理资源的基层团队,把教研组定位为教学、科研和教师培训的基层团队,形成了纵横交织的组织保障体系,并将以科研的精神创生具有我校特色的ISO9000国际标准管理体系,实施对学校各个方面工作的过程管理。
二.科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习型团队建设相结合
在过去的时代,人们熟悉的医生、律师、教师这三种职业中,没有人敢请不懂医的人看病,也没有人会请不懂法的人帮助“打官司”,只有人敢请不是教师的人上课,这种情况虽然是历史造成的,但我们今天的教师应该怎样选择?那就是向专业化、学习型方向发展。要把学习当成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行,伴随自己终生愉快生活的习惯。要做到这样,科研是先导,就是把科研的思想、科研的方法、科研的成果应用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为此,我校特邀全国知明教授,北师大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林崇德先生;国家督学高玉琛先生;全国课堂评优专家陈在瑞先生;国家教育十佳刊物之一----《北京教育通报》副主编方金秋先生;《物理通报》副主编,特级教师杨雄生先生;全国德育教育专家闵乐夫先生;北师大青年教授,自主性学习研究者刘儒德先生;四川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李小融先生;四川师大心理学教授张皓女士……等等到校讲学。同时,还派出了校领导、中层干部、大量一线教师北京、广州等全国文化、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更新观念进而转化为我们的教育行为,构建起我校教师校本化培训的平台,建立起我校培养名师的新模式-----“师大支撑、学校搭台、专家帮带、科研助推、个人努力”,现以取得初步成果。文综组国家级课题子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文综课堂实践与探索》,由李云老师代表我校参加北师大第四届文理科研讨会作主题发言,受到附校中心及各兄弟学校、北京地区参会学校的高度评价;理综组青年物理教师李俭惠老师在全组的支持下,获得成都市说课、赛课一等奖第一名,并代表成都市参加四川省青年教师赛课荣获二等奖,并接受四川电视台科技教育频道《名师名校》栏目专访,在本年度还有8位教师获等市一、二、三等级奖。在“育人活动”及学科竞赛方面共获得集体等级奖18项;教师论文参加全国、北师大附校中心、四川省、成都市、学校等论文评选,获国家一等奖一篇,国家二等奖一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5篇;获北师大附校中心一等奖2篇,获北师大附校中心二等奖2篇,获北师大附校中心三等奖8篇,获成都市一等奖5篇,二等奖27篇,三等奖37篇;在国家级刊物、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3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四川省、成都市等各类竞赛,,获得国家一等奖4人;获得国家二等奖7人,获得国家三等奖3人,四川省一等奖2人,四川省二等奖3人,四川省三等奖2人,全国竞赛成都赛区及成都市竞赛一等奖36人;二等奖53人;三等奖83人。为总结这些成绩我们在科研周到来之际编辑了《滴水藏海》---教师论文集、《新视界》---实践新课标教案集、学生作品集《彩风》等三本书,制作了部分青年教师的课堂实录光盘,收录了部分教师的优秀课件,制作了反映学校整体风貌的21块展板。科研周期间“英语乐园”和校园网也将投入使用,在科研周进行期间的星期一、四将推出语文、数学、英语、班会课等9节观摩课,星期三、四上午所有课堂全面向家长、来宾开放,今天下午的开幕式上将举行一场《研究课的设计与实践》的学术报告会,在星期三德育主题日还将举行“尊重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专家报告会,科研周活动期间学生还有各种汇报演出,敬请各位领导、嘉宾光临指导。
三.科研与教学工作相结合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学校主要工作的成果集中反映在学生的学习上,新课程下的新教育是在关注学生人格完善、心灵健康、身体强健的基础上,通过调动学生内在学习的积极性,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构建起自己终身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从每一次探究实践活动中去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己学习、生活、工作的信心,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此,新课程不是不要成绩,素质教育也不是不要成绩,而是要探索高效、愉快、简洁的方式获得好成绩。为让新课标尽快落到实处,本学期在各位教师互相听课达1200多节次的基础上,各个教研组推出2--3名教师参加学校举办的“实践新课标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共评选出刘珊、钟秋老师等10人获得一、二、三等奖。并通过此活动总结出新课标下课堂实践的精华纪要如下:
1、把整个中学教学视为一个系统工程,分学段、分年级、分班级、分层次进行系统规划。
2、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思维、情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做中学、学中做。
4、为落实学校自主权,新课程分为三级---国家级---地区级---校本级,特色化、个性化是学校的生命力,整合教材、整合资料,提出创新点,开发校本教材,形成专业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5、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实现新课标的根本保障。
6、学生思维的高层次碰撞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综合表现。
7、理科学习要坚持以实验为基础,以探究方法、并进方式辅之以仿真实验深入浅出地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并完成拓展应用。
8、文科学习要突出人文性、时代性、社会性、生命性、生活性的特点。
9、提倡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提高课堂的容量,完成特殊教学任务,学会收集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应用信息。
10、发挥集体智慧是我们铸就未来的法宝。
11、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以高质量的思维活动为核心而展开教学。
12、科研精神、科研态度、科研方法是实现新课标的策略。
----这就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新课标实现方式。。
四.科研与教育管理相结合。
德育工作首先解决的是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的问题,进而解决学不学、向哪个方向学的问题,而学科是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所以,德育是学校的首位工作,新时期对人的要求是有独立人格和世界眼光的创新型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就要以“尊重”的思想,从人格上、情感上、学习上、心理健康上、身体成长上全面关心、关怀。是尊重与理解的结合、是尊重与宽容的结合、是尊重与细心培养的结合、是尊重与快乐成长的结合、是尊重与构建知识的结合、是尊重与能力形成的结合、是尊重与独立人格塑造的结合,德育处以国家级课题-----“尊重教育”主线,并把两个市级课题-----“在班会课中渗透心理健康”及“基于网络环境的道德教育研究”纳入整体规划,系统化、科学化、人文化地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和实行全程管理的“三全”思想,为让上述思想落到实处,狠抓常规教育管理,提高学生内在素养,加强“一日常规”的检查、考核,积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例会制度化,对见习班主任进行集体培养,使班主任队伍不断向专业化方向迈进。加强生活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生活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住校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以身垂范,敬岗爱业,加强师德修养,做一名学习型、知识型、管理型的生活指导教师是对生活指导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教育、教学、年级组、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高考中有黄泽霖同学以高出重点线102分的好成绩被四川大学录取,该同学又在近期考上了公派留学生。在初中毕业生的招考中36名优秀学生全部直升留校。各类学科竞赛全面获奖,常规教学全面提高。
总之,德育工作不再只是管好学生,而是用科研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开展课题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服好务.
学校后勤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科研开展的基础条件
我们的总结挂一漏万,所做的工作太多太细,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愉愉快快地成长,学习成绩全面提升,才是全体教职工用心呵护成果的真实全面写照,我们相信在成都市教育局、北师大海威教育集团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的和谐发展,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实现人本化、生活化、规范化的和谐发展,实现质量效益、社会效益、学校成长的和谐发展。
2003.12.23于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