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数学观摩课展示  ||  开幕式暨学术报告会  ||  德育主题活动日  ||  英语日  ||  理科实验表演、论文交流暨闭幕式

致力于建设一所学习型的学校----在首届科研周开幕式上的致词

刘增利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对你们能光临我校科研周开幕式表示热烈的欢迎!一年多来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能在成都---这片教育沃土上发展是因为有你们无私的支持和帮助,我想籍此机会向你们致以深深的谢意!下面我将以“致力于建设一所学习型的学校”为题目作为我在首届科研周开幕式上的致词。
        21世纪是人类对教育充满希望的世纪:期望有新的高质量的教育,期望培养出适应和推进社会发展的新人。有些学校把这种期望具化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做豪迈的中国人”,“做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这不是干瘪的豪言壮语,这是中国教育人面对新世纪的教育理想之光,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体现,也是我们对新世纪学校教育的一种希冀。这些期望要成为现实必然要求有新型的学校,新型的教师。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在新基础教育的伟大实践中建设一个学习型的学校组织,并通过这样一个学习型组织造就新型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就一批名师是我---一个中学校长的理想,也是我们这样一所学校求得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
        机遇总是和挑战并存,新课改是机遇更是挑战,对新教师是挑战对老教师也是挑战,对名校、老校是挑战,对新校更是挑战。但是我们有勇气面对挑战,因为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学习型的团队,我们的团队有共同的愿景,这个愿景已经写进了《2002—2008振兴学校行动纲要》,为了实现这个愿景,我们对年级组、教研组和行政处室的工作职能进行了重新界定:年级组应该是组织教育、教学和管理资源,对学生进行全程有效管理和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基层战斗团队,因此,年级组应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从本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习得规律出发开展工作。教研组是落实教学、科研和教师培训工作的研究团队,因此要重视学习与反思,积累与提炼,教研和考研,不断改进教学和考试评价方法。行政处室是有效组织行政资源,对一线进行政策服务和行政服务的保障团队。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各级行政、学术组织保障和服务职能的转变既能实现现代学校“扁平化”管理的要求同时也能适应实践新课程对学校行政管理的需求,纵横交织的学习、服务和管理网络使教师的个体发展与学校组织发展相协调,使我们的管理理念与教师的生活理念相协调,使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教师的认知理念相协调,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学习型团队建设相依托,形成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和谐发展的局面,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同时,校本化培训也已经成为教师们学习生活的一种方式----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专家指导、帮带与评价、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学习交流、同行间的教学案例分析、阶段性的教育教学总结、教师民间的“新教育研究沙龙”等学习形式已经或正在成为了我校教师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学习正在成为一所学习型学校教师的自觉行为。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科研工作是现代学校的龙头工作,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求真务实是教育科研的精髓。学校将继续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与以教师发展为本相结合、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相结合、张扬个性与个性教学相结合的“三结合”方针开展科研工作。继续探讨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为主线,培养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苗子的“导主和谐”教学模式。下一步我们要在科研的精神指导下在信息技术对学科知识整合的应用,初中英语、艺体特色,高中文、理科学科建设以及相应的校本教材的开发上,在德育课题---“尊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创造是教师职业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源泉。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在谈到新基础教育改革试验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改变学校日常活动来改变人,改变师生在学校的生存方式,其中,首先师教是在学校的生存方式和职业角色定位,改变教师作为大纲等被动执行者和已有知识传递者的传统角色,而是努力把创造还给教师,使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惟有如此,学生在学校中才能获得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使学校的事业充满勃勃生机;才能实现学校变革与新型教师的形成过程的统一”。一个新型的教师就应该是在创造中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在创造中挖掘教育的真意,在创造中展现教育的艺术。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追求在于奉献。在新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教师与新学校同在,在实现新课标的实践中,我们与新课程同行。我们是一群志同道合者,我们是教育改革的志愿兵。我们学习着,我们实践者,我们思想着,我们追求着,我们创造着,我们奉献着,我们更收获着,所以我们快乐着!
        教师专业化是新教育的外在要求,也是新型学校的内在需求和重要使命,同行们,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让我们共建我们的精神家园---学习型的学校组织吧!
        最后,我想再一次用我们的学校精神与大家共勉:包容产生和谐,学习推动创新,卓越成就未来。
谢谢大家!

2003-12-23


科研兴校 万紫千红 ----首届科研周科研工作总结

王德清

         2002年的金秋时节,中国基础教育的排头兵北京师范大学与成都市政府教育局强强联合,创生了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一年多来,在成都市教育局、北师大海威教育集团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校师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节课做起,落实“教育就是服务”的教育理念,整合社会、家长、校友、教职工中的优势资源,从学校硬件的建设,到师资的配备;从财力的保障,到人文化的管理---方方面面都透视着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科学实践的智慧效应,在仅有的二十多亩土地上,规划出一所能容纳一千多学生、开阔、靓丽、布局合理、独具特色的美丽校园,这本身就是科学规划成果的体现.这种成果所承载的精神自然就会成为以后学校发展、壮大和铸就未来的核心精神和智力宝库.
        科研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方法、一种策略,她一定要与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相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推动力,现就科研与各个方面工作相结合的一点做法和成效总结于后,如有不当,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科研与学校管理的结合
随着世界进入后工业化的信息时代,世界各国的核心竟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而且主要靠学校教育。未来世界需要有独立人格和世界眼光的创新型高层人才,一所学校、一所要铸就未来的学校,必然会以科学的态度、科研的精神抓住新一轮课改的机遇,从构建学校未来的战略高度去实践新教育理念,实现新课堂模式,去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去创设包容、和谐的校园文化。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以刘增利校长为主任的科研工作指导委员会,并集中了学校一大批热爱科研的教师,现已有国家级课题研究室三个:分别是---文综组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实践与探讨》;德育处的《关于着眼人格,实施尊重教育---深入基础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简称“尊重教育”;理综组的〈〈简易物理实验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省级课题研究室一个:〈〈新课标下物理设备的配置〉〉;两个市级课题研究室:德育处的《班会课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研究》,八个校本课题研究室即---学校发展策略研究室;教学、科研评价研究室;学生志愿填报研究室;学校比较优势研究室;高考、中考复习策略研究室;学生学科竟赛辅导研究室;优势群体学生发展研究室;自主性学习探究研究室。学校把年级组定位为整合教育、教学和管理资源的基层团队,把教研组定位为教学、科研和教师培训的基层团队,形成了纵横交织的组织保障体系,并将以科研的精神创生具有我校特色的ISO9000国际标准管理体系,实施对学校各个方面工作的过程管理。
二.科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习型团队建设相结合
在过去的时代,人们熟悉的医生、律师、教师这三种职业中,没有人敢请不懂医的人看病,也没有人会请不懂法的人帮助“打官司”,只有人敢请不是教师的人上课,这种情况虽然是历史造成的,但我们今天的教师应该怎样选择?那就是向专业化、学习型方向发展。要把学习当成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行,伴随自己终生愉快生活的习惯。要做到这样,科研是先导,就是把科研的思想、科研的方法、科研的成果应用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为此,我校特邀全国知明教授,北师大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林崇德先生;国家督学高玉琛先生;全国课堂评优专家陈在瑞先生;国家教育十佳刊物之一----《北京教育通报》副主编方金秋先生;《物理通报》副主编,特级教师杨雄生先生;全国德育教育专家闵乐夫先生;北师大青年教授,自主性学习研究者刘儒德先生;四川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李小融先生;四川师大心理学教授张皓女士……等等到校讲学。同时,还派出了校领导、中层干部、大量一线教师北京、广州等全国文化、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更新观念进而转化为我们的教育行为,构建起我校教师校本化培训的平台,建立起我校培养名师的新模式-----“师大支撑、学校搭台、专家帮带、科研助推、个人努力”,现以取得初步成果。文综组国家级课题子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文综课堂实践与探索》,由李云老师代表我校参加北师大第四届文理科研讨会作主题发言,受到附校中心及各兄弟学校、北京地区参会学校的高度评价;理综组青年物理教师李俭惠老师在全组的支持下,获得成都市说课、赛课一等奖第一名,并代表成都市参加四川省青年教师赛课荣获二等奖,并接受四川电视台科技教育频道《名师名校》栏目专访,在本年度还有8位教师获等市一、二、三等级奖。在“育人活动”及学科竞赛方面共获得集体等级奖18项;教师论文参加全国、北师大附校中心、四川省、成都市、学校等论文评选,获国家一等奖一篇,国家二等奖一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5篇;获北师大附校中心一等奖2篇,获北师大附校中心二等奖2篇,获北师大附校中心三等奖8篇,获成都市一等奖5篇,二等奖27篇,三等奖37篇;在国家级刊物、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3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四川省、成都市等各类竞赛,,获得国家一等奖4人;获得国家二等奖7人,获得国家三等奖3人,四川省一等奖2人,四川省二等奖3人,四川省三等奖2人,全国竞赛成都赛区及成都市竞赛一等奖36人;二等奖53人;三等奖83人。为总结这些成绩我们在科研周到来之际编辑了《滴水藏海》---教师论文集、《新视界》---实践新课标教案集、学生作品集《彩风》等三本书,制作了部分青年教师的课堂实录光盘,收录了部分教师的优秀课件,制作了反映学校整体风貌的21块展板。科研周期间“英语乐园”和校园网也将投入使用,在科研周进行期间的星期一、四将推出语文、数学、英语、班会课等9节观摩课,星期三、四上午所有课堂全面向家长、来宾开放,今天下午的开幕式上将举行一场《研究课的设计与实践》的学术报告会,在星期三德育主题日还将举行“尊重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专家报告会,科研周活动期间学生还有各种汇报演出,敬请各位领导、嘉宾光临指导。
三.科研与教学工作相结合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学校主要工作的成果集中反映在学生的学习上,新课程下的新教育是在关注学生人格完善、心灵健康、身体强健的基础上,通过调动学生内在学习的积极性,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构建起自己终身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从每一次探究实践活动中去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己学习、生活、工作的信心,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此,新课程不是不要成绩,素质教育也不是不要成绩,而是要探索高效、愉快、简洁的方式获得好成绩。为让新课标尽快落到实处,本学期在各位教师互相听课达1200多节次的基础上,各个教研组推出2--3名教师参加学校举办的“实践新课标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共评选出刘珊、钟秋老师等10人获得一、二、三等奖。并通过此活动总结出新课标下课堂实践的精华纪要如下:
1、把整个中学教学视为一个系统工程,分学段、分年级、分班级、分层次进行系统规划。
2、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思维、情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做中学、学中做。
4、为落实学校自主权,新课程分为三级---国家级---地区级---校本级,特色化、个性化是学校的生命力,整合教材、整合资料,提出创新点,开发校本教材,形成专业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5、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实现新课标的根本保障。
6、学生思维的高层次碰撞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综合表现。
7、理科学习要坚持以实验为基础,以探究方法、并进方式辅之以仿真实验深入浅出地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并完成拓展应用。
8、文科学习要突出人文性、时代性、社会性、生命性、生活性的特点。
9、提倡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提高课堂的容量,完成特殊教学任务,学会收集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应用信息。
10、发挥集体智慧是我们铸就未来的法宝。
11、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以高质量的思维活动为核心而展开教学。
12、科研精神、科研态度、科研方法是实现新课标的策略。
----这就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新课标实现方式。。
四.科研与教育管理相结合。
德育工作首先解决的是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的问题,进而解决学不学、向哪个方向学的问题,而学科是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所以,德育是学校的首位工作,新时期对人的要求是有独立人格和世界眼光的创新型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就要以“尊重”的思想,从人格上、情感上、学习上、心理健康上、身体成长上全面关心、关怀。是尊重与理解的结合、是尊重与宽容的结合、是尊重与细心培养的结合、是尊重与快乐成长的结合、是尊重与构建知识的结合、是尊重与能力形成的结合、是尊重与独立人格塑造的结合,德育处以国家级课题-----“尊重教育”主线,并把两个市级课题-----“在班会课中渗透心理健康”及“基于网络环境的道德教育研究”纳入整体规划,系统化、科学化、人文化地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和实行全程管理的“三全”思想,为让上述思想落到实处,狠抓常规教育管理,提高学生内在素养,加强“一日常规”的检查、考核,积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例会制度化,对见习班主任进行集体培养,使班主任队伍不断向专业化方向迈进。加强生活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生活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住校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以身垂范,敬岗爱业,加强师德修养,做一名学习型、知识型、管理型的生活指导教师是对生活指导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教育、教学、年级组、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高考中有黄泽霖同学以高出重点线102分的好成绩被四川大学录取,该同学又在近期考上了公派留学生。在初中毕业生的招考中36名优秀学生全部直升留校。各类学科竞赛全面获奖,常规教学全面提高。
        总之,德育工作不再只是管好学生,而是用科研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开展课题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服好务.
        学校后勤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科研开展的基础条件
        我们的总结挂一漏万,所做的工作太多太细,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愉愉快快地成长,学习成绩全面提升,才是全体教职工用心呵护成果的真实全面写照,我们相信在成都市教育局、北师大海威教育集团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的和谐发展,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实现人本化、生活化、规范化的和谐发展,实现质量效益、社会效益、学校成长的和谐发展。


2003.12.23于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

开幕式标语
升国旗
校长致词
教师们认真记录
教师们认真记录
教育局雷解民副局长致词

科学研究课的设计与实施

北师大实验中学 国家生物教材编委 青年专家 李晓辉

专家报告
老师们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