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而又不凡的邵老师
张幼矩
在现代教育上,中小学的美术课被戏称为“豆芽课”,意思是不能经世致用,因而无关紧要。但正是这“豆芽课”决定了我的一生,成就了一名艺术工作者。初中是一个人立志定向的关键时段,而助我把持住这个时段的人就是现在以画牡丹而名闻遐迩的邵仲节老师。
人要真正成长起来,只靠技艺是不够的,还须有人格上的开发才能完整。在这些方面,邵老师给了我不少的影响。
人要善良和正直。我在二中读书时,家里姊妹众多,生活特别困难,对此,邵老师给了我很多关怀,当时不任主课的老师一般都不是班主任,但邵老师却为我而出任了这个角色,经常到我家进行家访,做父母的思想工作,以取得了父母对我这一爱好较为稳定的支持。当我的漫画作品在《成都日报》发表后,班上有些同学对此不理解,并传出了投稿是“想稿费”的传言,邵老师还特意就这个问题纠正了这种看法,同时也提醒我学好本事要为社会服务,不能有名利思想。当我初中毕业时,恰逢成都戏校美术班向全市招生,邵老师体谅我家经济困难的现状向招生方力荐了我和另外一位同学,因而我有幸投在著名书画家冯灌父、伍瘦梅、朱佩君三位老师门下,而比较平稳地走上了美术事业的道路。邵老师善良而正直的品格一直影响着我。我在工作上立住脚后,也学习邵老师,帮助了不少人,同时对时事敢于直言,坚持正确的东西,改正错误的地方。
人要谦虚和大量,记得邵老师曾画了一副《民兵》的油画挂在人人必经的画墙上,并写出“请大家提意见,以便修改”的征言书。但是由于当时大的社会环境,竟然传出邵老师“想出风头”的传言,邵老师将画收起来后,并未对这个传言做出任何反应,还是认真地教他的书,画他的画,并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剪纸在报上发表作品,配合形势,歌颂新社会。由于邵老师的冷处理,因而避免了不少的矛盾,这点我也在继续学习。
要有群众观点,善于组织和大家一起干。一个学校,某一爱好的同学总有一帮人,组织起来是一个很强的力量,而爱好美术的同学就组织了一个美术业余小组,邵老师放心地让同学们管理自己,互相学习,他只作指导,并且每周出一次画栏,我对国画的爱好就是在那时大大加强的。这个美术组还在学校组织的宣传活动和勤工俭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也从中学到了有关这方面的工作方法。以后我在成都市群众艺术馆搞群众美术工作时,无论是工厂农村,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由我联系的业余画家现在有不少已是专业画家了,有的还当了美术工作方面的领导。
谦虚和谨慎,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邵老师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文革”以后,我们师生恢复了联系。画牡丹在色彩上雅俗的分寸很难掌握,他却不耻下问,探讨改进方法,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墨牡丹,在墨法中深悟色法,所以现在邵老师的牡丹无论色彩多么艳丽,但始终都有一种深厚感,找到了雅俗共赏的最佳结合点。
认清了方向就坚持不懈。表面看来,邵老师的牡丹走红,影响越来越大,以至于获得了“邵牡丹”的佳誉。但这是和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分不开的。“文革”后,我曾和画友一道去二中看他,在那摇摇欲坠的小楼上,到处都是牡丹,就连蚊帐上也别上牡丹,可见用功之勤,这一画就画了三十多年。中国画的题跋非常重要,一有助于画的笔法,二有漂亮的书法可与画相得益彰,更加完美。为此,邵老师用了两年时间来练写颜真卿的楷书《麻姑仙坛记》和孙过庭的草书《书谱序》。因此,邵老师的款识题字既凝重,又生动,给画面凭添了不少的风采。邵老不但牡丹画得好,其他的梅兰竹菊等也画得很有气势和神采,这与长期的书法演练是分不开的,再一次印证了中国书画史上“书画同源”的民族特性。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执着追求是成功的关键,见异思迁是失败的必然。邵老师这种敬业精神也影响了我,如我在画表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四川的山水画长卷《川康形胜图》时,整整花了六年时间。在这段日子里,有的同行得了这个奖那个奖,有的已赚了大把的钱,但我不动摇,终于完成了这历史性的任务,又使我在艺术的新起点上继续前进。
然而邵老师也不是一个个人主义者,也从没有把个人的成名成家放在第一位。学校里大量的宣传工作,哪怕是写标语都能干得很好。而在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也不自暴自弃,也把交给的宣传任务完成得很好,连工宣队的师傅私下里也说:“这哪里是反革命,明明是个好老师嘛!”因而也尽量让他在“好好改造思想”的掩护下少找他的麻烦。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除了自己的专业要精而外,教好学生是首要任务。经过邵老师教育培养就目前分布在四川省内外从事美术事业且有成就的老校友就有三十余名,这是整整的一个班啊。邵老师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当好了这个班长,为画界增了彩,为成都增了彩,为山西的家乡增了彩,为学校增了彩,同时已经八十岁高龄的他,还站在艺术教育的前列,还在为我们当学生的增了彩!
以平常之心面对非常之境,从小事做起能成大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邵老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写在邵仲节老师80初度之时
2005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