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政治学科教学中突现有效性的探思
政治组 杨晓林
教育是人类的事业。教育的本质应当是有效继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启迪智慧,探索未知世界,促进人类有效地创造,以满足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活动过程。从此,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育的本质之所在。而基础教育中强调有效性教学、有效性学习,又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话题,既切合时代需要,又符合教育本质和目标,是值得大家关注的有益尝试。本文,想就“在中学政治学科教学中体现有效性教学”进行一些粗略的探索和思考,以与大家进行商榷。
一、 政治学科教学“有效性”应当达到的目标。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在一定教学活动中,一定的教学时间内,要尽量体现教学活动的效果、效率,取得教学应有的效益,达成教学应该达到的任务和目标,从而,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因此,政治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应当把以下四个有效统一作为追求的目标:教材的体系和构成要之间的有效统一;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的有效统一;量和质的有效统一;当前效果(显性效果)和长远效果(隐性效果)的有效统一。
政治组代表杨晓林作报告
二、我校在教学中提倡有效性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在当前,在我校提倡教学的有效性有其切实而又紧迫的必然性。
(一)教育成本和教育体制使然。教育是有成本的,这里的成本既包括金钱成本,又有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对学生、家长有成本,对学校和教师同样要讲究成本。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注重成本,不追求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学生就会倦怠,就会失去学习的热情,进而感染和影响家长的信心,动摇他们的选择,而产生对学校的不放心、不信任不理解。对我们这种体制的学校来说,直接关乎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是致命的影响。
(二)教育效益追求的必然。教育是要讲究效益的,也是要兼顾效益的。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其中实现经济效益的最有效的方式和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社会效益的提高和突显。而社会效益的提高和突显靠什么?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就是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有效。让学生在学校“学有所长,学有所会,学有所好,一直到学有所成”。要达成这一目标,离开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是难有捷径可走的。
三、在中学政治学科教学中,实现有效性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在中学政治学科教学中要突显“有效性”,作者围绕教学三个环节,即:课前准备环节、课堂教学组织环节和课后关注环节,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尝试和探索。
(一)在课前准备环节。要着重抓好两件事,一是统揽(通览)教材,融会贯通;二是明确组织教学的思想和理念,在不断的摸索与探讨中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
有效的教学,教师应当统揽(通览)教材,做到融会贯通方面。教师要从利于教与学的角度,对教材知识的体系和构成要素(章、节、课)等进行重新整合,构建新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知识体系,以帮助学生进行新的知识的建构,进而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的知识才会掌握的好,掌握的牢,并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这样的学习也才是有效的。
有效的教学,教师应在确立实施教学之前,就确立本学科的组织教学思想和理念。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牢固树立案例教学和探究教学的思想。案例教学是被当今世界教育发达国家——德国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探究式教学是被美国多年来一直强调的在西方得到大力推广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分为定向探究和归纳探究。过去多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使用,而在政治教学中,建议多采用定向探究,由教师提供相关的材料或学生自己寻找相关素材,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来进行探究。
(二)组织课堂教学环节。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组织课堂教学的环节中,给予以下建议。
1、导入新课阶段。成功的开头是有效的一半。抓住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方式进行,即情感式导学。从熟视无睹的现象中,抽象出盲点问题,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情感。或者设置法律和道德的两难问题,引发探讨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新旧知识连续的建构和内化,是教学有效的内在表现。在新课组织教学阶段。除了注重问题引诱,关键是促成学生对旧知识的高频率的回忆和再现,引导学生在无意识中进行新知识的建构。
3、让学生动起来,是教学有效的外在形式。自始至终贯彻“四动”原则。即: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和动情,尤其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感情和热情。同时,在教学中要始终抱定“四好”理念,即:学生自己说比教师说好,来自学生的事例比教师所给定的事例要好,学生得出结论比教师提供的结论要好,学生发现问题并动手进行探究比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强制要求完成的好。
4、尊重学生的学习权,是教学有效的重要原则。坚决而又有区别地贯彻“两个主体”理论。“两个主体”理论,又叫“主体间性”理论。在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是组织和引导的主体;学生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探究者,是学习主动权的拥有者和行使者。学决定教,而不是教决定学。要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上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既有情感、精神状态的反馈,又有知识学习和掌握的反馈,根据反馈灵活调整教学组织方式或启动应急措施。
5、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起来,是教学质量有效的保证。既要全员(面)参与又要全程参与。学生齐答或随机多人次问题回答是可行的选择;而争论性问题的提出及其解答,则不失为调动学生广泛参与的好方法;提示他们寻找生活中的事例,则能够让哪怕差生都会找到自信。
6、课堂节奏的张弛有度,是有效教学科学性、规律性的要求。一堂好课应该是张弛有度的,有紧张也有轻松和愉快。既有热热闹闹如自由市场,也有安安静静似鸦雀无声。所以,热闹时要“形散而神俱”,宁静时要“此时无声胜有声”。
7、表扬和学生,是教学有效的催化剂。做为一位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表扬。表扬往往是学生前进的催化剂,是促使他们前进的动力。但得注意技巧和方式方法。即使他所做的一件好事情对你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而一件错事情也许在你看来非常严重。要经常想一件事:我上次表扬他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我还可以有其他哪些理由可以表扬他呢?
8、建立知识与生命的联系,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实现教学有效的根本和关键所在。让学生明白他们所学与生活、生存的密切关系。有些学生不学习或不想学习,厌学、倦学,有很大的成分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所学知识与他们自己的生活以及生存之间究竟会有什么关系。在教学中,把书本知识(原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对号入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得出自己的观念或结论,无论是正确或错误,对生命本身来说都会是有着最宝贵的意义。这样,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爱”。
(三)课后关注环节。课后关注环节,包括课后作用的布置、课后的个别辅导以及家校情感交流等三个方面。
1、有效的教学,课后作业应当是适中的。要作到适中,教师应亲自作业。这样有几大好处:一能了解要布置的作业究竟会花多少时间才能完成;二是能发现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没有必要做的,这就是一个精选的过程;三是能分辨作业的类型和对象,便于在作业中实施分层要求和分类要求。通过教师的尝试和选择,就做到了有的放矢,能节约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2、个别辅导也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环。个别辅导包括知识、学习方法的辅导,也包括思想、观念和情感等心理因素的辅导。知识、学习方法的辅导,通过对学生学习,特别是知识大会的插漏补缺,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谈谈心,交流一下感想,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灵隔阂,谁又说不会造成一个孩子一生观念的转变,从而焕发出其在学习上天翻地覆的巨变呢?其实,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孩子,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才造成了他们学习困难,学习上没有效果。
3、家校情感交流也是教学有效性的必然环节。如果我们经常能与家长进行沟通,能主动给孩子家长打个电话,表扬表扬孩子,会有什么结果呢?它完全是学校教学工作有效性的催化剂、强心针。我们的有效性就会水到渠成,由必然王国发展到自由王国。
总之,我们在有效性教学的探讨中,我认为不同的人看法和思考会有许多的不同,有许多可供借鉴和学习。可以灌输,可以强制,但最终应该要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我们可以“春风化雨”,可以“润物细无声”,也可以“万类霜天竟自由”。但我们应当目标一致,殊途同归。
2005.12
|